、检验就是为了收费,安全管理的意义不大,失去了社会对管理工作的认可。
6.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名存实亡。八十年代国家支持兴办的乡镇农机站,经过几年的城镇化建设和企业改制、撤拼等,已不存在了,乡镇农机专干基本从事乡镇的中心工作,农机工作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乡、村、社三级管理更无从谈起。所以目前农机监理工作只靠农机管理部门单兵作战。
7.农村各种税费的减免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对农机监理收费心理上无法接受而不愿意,不支持入户、办照、工作难以开展。
8.农用车移交公安部门后,由于警力有限,管理范围不可能顾及到农村道路,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农三轮和不经常上道路的农四轮不办牌照,对拖拉机管理的影响较大,互相比较,怨声大。
二.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对策
1、建议健全政策、法规。《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规定农机监理机构承担对上道路拖拉机审查登记、牌证核发、年度检验、操作人员的考证,而拖拉机的道路检查权、事故处理权交给了公安交警部门,没有明确行政许可监督权,造成许可发放与许可行为监督的脱节。
2、争取早日将农机监理机构明确为国家行政执法机关,人员按国家公务员管理,并根据事业的需要确定人员编制,人员工资及开展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之内,由财政全额拨款,解决靠业务收费发工资而出现重收费轻服务,不利依法行政的问题,应多服务,少收费或不收费,以稳定农机监理队伍,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3、加强农机安全宣传,开创农机监理工作新局面。以有关法律、法规、事故案例、农机方面的惠农政策为内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或在农机人员相对集中的乡镇村社,作业场所,采取多种措施对农机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范文为◇文◇秘◇家园◇网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文*秘*家*园*网外部链接!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在学生集中的乡村学校,以举办农机安全教育讲座、播放农机安全知识录像等方式,教育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利用各种宣传材料等方式扩大宣传范围,使全社会都了解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性。
4、强化服务,提高农机监理的总体水平。农机监理的工作特点和社会性质决定了其职业道德,必须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宗旨。要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从实施规范管理入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自身执法行为。围绕依法行政、文明监理、优质服务这一主题,健全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规章制度,使每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整个工作程序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文明服务,热情耐心地解答农民群众的咨询,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三是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接受
社会和群众监督),密切与广大农机人员的关系,增进感情,共同促进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
5、严格执法,纠正违章,确保农机安全运行。大力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强化农机执法力度。要针对农机面大量广经营分散和流动作业的特点,经常组织农机执法人员深入农村道路、田间场院进行安全检查,查纠违章违法行为,消除事故隐患,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6.降低农机监理规费和培训费的收费标准,取消拖拉机养路费,以适应现阶段的农村形势,促进农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7、结合“阳光工程”,争取资金开展对农机人员的技术培训,减轻农民负担,无偿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警示、驾驶技术、维修技术的培训,淡化管理、优化服务,使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和适用技术,不断提高广大农机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
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农机促进法》以及温总理签发的412号令、农业部的“两规定”、“两规范”的颁布实施,明确了农机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理顺了拖拉机管理的关系,农机监理机构的行政执法地位得到了认可。但是农机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相当突出,这些问题在本地乃至全国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机安全生产,影响到农机监理机构的生存和农机事业的发展。
一.面临的问题
1.农业机械化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