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实现了城乡文化互动。
四是把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推动性。
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和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可以带动文化的发展,而文化的发展也可以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往往不同步。建设先进文化的目的既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又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发展是主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没有发展根本谈不上和谐。因此,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必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以发展为主题,通过各种文艺宣传活动,营造谋发展,搞建设的氛围,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和动力。
某某县不失时机地组织农民举办田园文化活动,讴歌党中央、国务院的惠农政策,高歌农民丰收之后的喜悦心情,张扬广大农民再创业、创大业的满怀豪情,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夯实后劲。
五是把文化硬件建设与文化软件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农村文化工作的系统性。
硬件建设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没有基本的文化阵地和设施,农村文化工作就难以很好地开展。但只有硬件也还不行,还必须有完善的网络、健全的队伍和符合农村实际的长效运行机制和体制。要不断完善政府扶持、培育主体、市场运作和民办文化运行机制,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使农村文化建设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市场、有效益。
某某县积极组织省市级文明单位帮建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村电子书屋,不仅从财、物上帮,更从管理上帮,充分发挥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村电子书屋的文化育人功能,抓好抓实了建、配管、用四大环节。
二、确保三个突出。
和谐农村文化建设应当服从于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必须在政治思想层面、人文精神层面和价值体系层面确保三个突出。
一是要在政治思想层面要突出先进文化的本质。和谐农村文化建设要取得实质性成效,必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进行,要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要用先进文化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从执政党的角度,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大力倡导先进文化,突出先进文化的本质,加大先进文化的宣传,使广大农村有一个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
二是要在人文精神层面要突出文明向上的特征。生活在农村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交相发展的新时代农民,无论文化积淀如何,都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精神风貌上,则表现为文明健康向上,不断追求人类和社会历史进步的精神状态;体现在个人品质上,则表现为具有关爱、互助、谅解、尊重、诚实的品德;体现在伦理道德上,则体现为“和”与“美”的人生境界,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作为最高标准,把塑造具有健康和优良品德的新型农民作为和谐农村的追求目标。
三是在价值体系层面要突出和谐发展的要求。重建新时期农村社会的价值观体系是和谐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形成了符合当今农村发展要求的社会价值体系,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谐农村文化建设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引导社会进步的作用,才能达到促进社会进化和社会教化的目的。建构新时期新农村价值观体系,既要体现农民价值观追求,又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构筑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要将淳朴、关爱、互助、诚实的品质作为建立新时期农村价值观体系的基础,以集中体现广大农民群众文明进步的道德价值体系。
三、强实五项措施。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新农村建设都将是三农工作的大拇指工程,建设和谐农村文化必须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强实五项措施,服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铺筑思想基础,凝聚干群人心。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凝聚人心,铺筑和谐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某某县充分发挥理论教育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针对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和日常生产任务较多的实际,结合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开展中央一号文件理论宣讲、编写传唱通俗易懂新农村建设三字经等形式,重点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措施和步骤,着力宣传建设新农村和实现农民自身利益的内在联系,帮助广大农民清晰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谁、依靠谁,全面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同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