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干部是主导,负责规划、组织和协调,我们对农村党员干部则侧重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教育,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方法、内容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执行政策能力、加快发展能力、依法办事能力、维护稳定能力,努力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者、示范者和推动者。
二是把握舆论导向,营造舆论声势。用舆论宣传来营造声势,把握和谐农村文化建设的舆论导向。舆论宣传具有引导舆论、鼓舞士气、推进工作的重要作用,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手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个创业、创新、创优的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广大干群能否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各地创造的鲜活经验能否得到快速有效传播、涌现的先进典型能否发挥引导示范作用等等,必须依靠舆论宣传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来实现。某某县充分认识到舆论宣传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高扬正面宣传的大旗,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精心策划组织宣传战役,整合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力量,增加内容、增加时段、增加版面,开辟“村庄整洁行动进行时”、“聚焦新农村”、“走近新农民”等宣传专题(专栏),多角度、多层面、多领域地反映广大干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火热干劲,准确及时报道各地出台的新举措、创造的新经验、取得的新成绩,通过持续不断的正面宣传引导,展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变化,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广大干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鼓舞他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
三是创设活动载体,弘扬文明风尚。组织多种主题活动教育,为和谐农村文化创设活动载体,倡导文明乡风,弘扬文明风尚。某某县通过科学合理设计载体,促进这项工作的具体化、落实化,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和要求,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农民群众的思想脉搏,精心策划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成效积极明显的宣传主题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热爱美好家乡、建设美好家园、追求美好生活”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帮助农民解疑释惑、理顺情绪,教育农民统一认识、服从大局。组织开展“践行村民公约、共建和谐家园”主题活动,广泛宣传新时期村民公约,大力弘扬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倡导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家庭美德,形成健康向上、邻里和睦、互助合作的社会风尚。巩固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格局,深化文明信用农户、文明信用乡镇村组创建活动,开展百佳文明信用农户评比,通过行之有效的载体,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深入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移风易俗,推动村风民风的根本好转。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欢乐社区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道德实践活动,为未来新农村的建设者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增强宣传主题活动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引导广大农民理解拥护政府决策,支持配合政府工作。
四是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发掘亮点、培养典型、推广经验是行之有效的宣传思想工作方法,可以收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和谐农村文化氛围。某某县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充分发挥典型宣传的独特工作优势,总结宣传推广推进“三农”工作切合实际的、群众认可的、证明有效的典型经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启示,进而整体推动和谐农村文化建设。及时收集外地、本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为某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理念、导入新思路、引入新模式。大力宣传一批产业基础强、经济发展快、农民收入高、新村建设好的先行村、示范村,推广他们在兴企、强村、富民、清风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代表,宣传他们求真务实、克己奉公的政治品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淡泊名利、为民造福的崇高境界,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进典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选树、培养、推出一批“文明村镇”、“文明信用农户”等先进典型,为农村党员群众树立标杆,让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追有动力,树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五是繁荣群众文化,陶冶农民情操。群众文化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事关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事关和谐农村文化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某某县针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普及性强、参与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培育内容积极健康、形式多姿多彩、风格清新质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