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准,坚持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做起,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着力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看到实效、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规划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成效。要高起点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实施办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要量力而行、务求实效,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突出特色,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不搞“一刀切”。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原则。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但仅靠农民群众自身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政府要在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形成合力、分类指导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各地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三)进一步突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加强培训,扩大宣传。各村要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尤其要加强党员、村民代表的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重点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百题问答,把思想统一到上级精神和部署上来,增强乡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
争取政策,完善措施。要把上级精神学透,把政策吃透,用好用足,做到该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变,真正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研究制定本村的具体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借助内力和外力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改进方法,抓好落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着眼,从农民最急迫的事情入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志,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做到亲民爱民,利民富民,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发挥好党和政府主导力量、农民主体力量和乡场推动力量的作用,凝聚全社会智慧,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机遇难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委的部署,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团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我乡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