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水平不高,运行机制不活。目前我市乡镇卫生院管理实行的“乡办乡管”
和“县乡共管”两种管理模式,均属多重性的管理体制,即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业务,乡级政府管行政。由于乡级财政十分困难,对卫生院建设和发展投入严重不足,以及多重管理导致的管理弱化,使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发展缓慢,服务功能衰退。同时,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不能对农村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实行统一管理,卫生技术人员、医疗设备等卫生资源不能合理配置,造成了县域内资源闲置与严重短缺并存现状。在卫生院的运行上,由于资产管理权和经营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卫生院长的选拔任用和卫生技术人员流动机制不灵活,分配机制不合理,导致广大职工思想上认识不到位,存在着卫生院的荣辱兴衰、盈亏进退是政府的事,与个人没有根本的利害关系的现象,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医务人员之间没有竞争,活力不足。同时,由于对农村医疗服务和药品流通缺乏有力的监管,一些游医、药贩、巫医乘虚而入,不仅扰乱了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危害着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总体上看,我市农村卫生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还不协调,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
农村卫生工作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农村卫生工作,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促进和保障农民健康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繁荣和农民健康,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集中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卫生工作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生了重大变化,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迅速上升,已成为导致劳动力损失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还有,随着人类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世界性的物流、人流的扩大,新型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危险更加突出,如去年暴发的“非典”疫情,和今年上半年发生的禽流感疫情,不仅严重威胁人的健康,而且直接地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影响经济的发展。在卫生工作的三个重大变化面前,农村卫生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市农村人口占四分之三,如何保障农村卫生服务供给,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如何促进和保障卫生资源的充分和合理利用,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如何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农村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的能力,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卫生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卫生工作非常重视,wjb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了今年卫生工作的三件大事,其中两件涉及农村卫生工作,一件是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出要切实将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农村卫生队伍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要求从各地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逐步建立起由政府组织和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确保农民群众受益。另一件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温总理的讲话,给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投入的大好机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目标,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下大决心解决农村卫生机构设备、人员、经费缺乏,农村卫生体系脆弱的问题,争取使我市农村卫生工作在近年内能有较大的变化。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农村卫生工作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