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的一种新的经营体制。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就可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实现市场主体和生产方式的市场化,从而既可以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又可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的多次增值,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同时,农业产业化这种经营方式把农业资源进行工业化的开发和对接,土地和农村劳动力都成为这一经营方式中的生产要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农田作为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按照工业品的生产规范来管理和经营农产品生产,这使得农民既不脱离土地,又不脱离种养业,表面上还是在土地上劳作,但却脱离了经济附加值低的单一粮食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实质上已被纳入了工业化的进程而演变为农业产业工人。而且,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还将带动仓储、运输、包装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将农民不断从土地中分化出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裂变,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此外,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还可有效地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使其能够有更多的财力和资金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的载体服务功能,反过来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步伐。正基于此,hjt同志多次反复强调,一定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全局性、方向性的工作来抓。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全市的农业产业化工作。今年元月,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一年多来,各县区、市级各部门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指导方式,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xxxx,年产值达到15亿元,先后有xxxx企业被认定为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二是基地建设和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以奶畜、果业、优质粮、蔬菜等为重点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秦川牛、布尔羊、×××花椒、太白无公害蔬菜等一批具有宝鸡地域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知名度日益提高;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4xxxx,带动农户25.xxxx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7.3。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力拉动和农业产业化的强力推动下,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粮食生产在连续5年下滑之后首次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14xxxx吨,是近五年来最好的收成;农民人均纯收入到三季度末已达到171xxxx,同比增长12.1,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增幅最大的一年。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在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中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平均为3:1,我国平均水平为0.6:1,而我市仅为0.3:1;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不多,无一户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三是利益连结机制还不完善。农户作为独立的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大部分还停留在一次性买断过程中,价格、质量等时刻影响利益连接的紧密度和双方的行为;四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建设、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和指导等环节发展滞后等等。受此影响,我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亦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对全市gdp的贡献份额不高,与咸阳等兄弟城市相比差距更大;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多元化增收格局中还有几条“短腿”;贫困人口所占比重偏高,农村消费市场启动缓慢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全市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因而要求我们务必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市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站在事关“四市”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快农业产业化摆到“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各类资源,全力加以推进,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实现全市农业产业化的新突破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当前,我们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心放在关键环节的突破上,力求通过在关键环节上的突破,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