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龙头企业建设上突破。用产业化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核心是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是新型的市场竞争主体,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户找到了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因而,着力加快我市的农业产业化步伐,当务之急首先要抓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和扶持龙头企业建设,要按照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相对集中发展、形成规模经济的原则,紧紧围绕畜产品和优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突出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产品)、多(多种所有制、多形式),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参与等多种模式,建立龙头企业集群,带动整个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在实践中要力求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龙头企业建设与农业对外开放结合。要瞄准国际国内知名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主动的“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对市场潜力大、加工层次深、科技含量高的农副产品,要通过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建设外向型龙头企业。特别是在乳品加工上,我市有很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我们要下大力气,舍得花血本,力争引进蒙牛、伊利、光明、三鹿等乳品加工行业的“龙头老大”,全面提升我市乳业的竞争力,带动我市的乳制品迅速进入国际国内大市场。二是龙头企业建设与企业改组改造结合。对现有龙头企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要加快改组改造步伐,通过民营化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把大企业做强、把中小企业做活,形成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新格局。要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加快“二次创业”步伐,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三是龙头企业建设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结合。我市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明显,要依托这些资源优势,扩大招商引资,启动社会和民间资金,积极兴办一批新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使我市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要注意充分发挥农村中的能人的作用,鼓励他们大胆领办、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并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政策等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使他们尽快成为我市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生力军。
(二)在产业化基地建设上突破。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和第一车间。山东等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实践证明,生产基地既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有了成规模、高质量的产业化基地,就可以引来产业化龙头企业。我市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畜、粮、果、菜、药为主导的一批产业基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产业基地的规模偏小,优势偏弱,“村村农工商,户户小而全”的自然经济运行机制依然存在,没有能够形成农业产业化所要求的规模化、专业化、集中化,使得农业产业化难以扩张和优化升级,农业产业化所带来的比较利益无法实现,从而又反过来进一步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在抓好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同时,必须努力建立各具特色的比较稳固的生产基地。要紧紧围绕五大主导产业,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和产品区域布局,在农业生产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打破过去各县区自求平衡的格局,加速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各县区要根据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选准1-xxxx主导产业,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生产要素流动、集中,把基地建在最佳适生区、宜养区,在发挥优势中扩大规模,在扩大规模中壮大特色产业。要把抓工业的理念引入到产业基地建设中来,强化品牌意识,推行标准化生产,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在全省首家打出“太白山”牌商标,突出“无公害、绿色、营养”主题,加强蔬菜标准化生产,带动了全县无公害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2003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综合基地县”。我们的花椒、猕猴桃、苹果、辣椒等产业也要向这方面发展。我们要学习和借鉴长三角地区的先进经验,依托我市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畜牧小区和良种中心,兴办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使其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样板。
(三)在利益联结机制上实现突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核心是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方位调动产业化各环节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可以说,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把农产品加工、销售与农户家庭经营捆绑在一起,把农村公共服务联结起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只有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在产业化经营的分工与协作中都得到实惠,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因此,我们要注意抓好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并把它作为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措施。一是要鼓励产销联合,大力发展与完善“订单农业”,推行并规范产销合同制。并积极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