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营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良好环境。
(三)科学规划村镇,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来指导建设工作的有序、规范开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加强村镇规划建设,严格执行新村镇建设“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实行“三统一”:统一村庄建设规划、统一住宅建设座向、统一村道建设标准,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编制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条件好的应高起点规划建设,条件差的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规划建设模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要提高房屋设计水平,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经济实用。
(四)发展基层民主,建设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因此,加快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干部。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尤其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不断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制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明确村党总支(支部)和村委会工作职责,使村“两委”分工不分家,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保障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逐步建立完善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机制,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坚持走群众路线,学会与群众商量办事,不断增强做好新农村工作的本领。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按照市场运作方式,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倾斜等措施,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努力消除一批“空壳村”,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使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村级民主议事恳谈会和村务财务质询听证制度,倡导村民用村规民约依法实施自我管理,形成民主管理的浓厚氛围,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五)加强领导,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工作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时间较长、任务较重、要求较高。各乡(镇)、各单位要结合我县坝区(社区)、山区实际,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成立领导机构,落实责任。县、乡(镇)都要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机构,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具体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加强配合,搞好服务,形成合力。规划建设部门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及时做好村镇规划编制任务,提供尽量多的村镇规划、房屋设计图纸供各乡(镇)选择;国土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今后农民申请建房,必须在统一的规划区内建设;交通部门应抓好村镇公路勘察设计,协助搞好中心村主干道的规划设计;卫生、建设、农业、水利等部门应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供电、电信、广电部门要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二是争取上级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明确提出了“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今后,各级政府将会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建立项目储备库,抢抓机遇,全力跑办,努力争取上级资金在我县的先行投入,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重点做好公路、城镇、农田水利、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争取和农业、畜牧业等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争取工作,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加快改善我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农民先行,各级政府大力扶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三方合力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要通过深入宣传、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和动员农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自觉地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宣传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采访报道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四是抓好典型示范,全面推进建设。新农村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绝不能搞“一刀切”,应区分坝区与山区不同情况,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典型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