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节日演讲稿爱国纪念日演讲稿工作学习演讲稿和谐社会演讲稿青春励志演讲稿训练锻炼演讲稿致辞主持演讲稿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稿范文大全 >> 工作学习演讲稿 >> 领导演讲稿 >> 正文

○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科教文卫  ○

美丽的大兴安岭》等。充满活力的植物,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使人感到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意义。
     (3)动物美。例如《猫》《壁虎》《翠鸟》等。特别是那些人格化的动物:无私奉献的老牛,人类忠实的朋友──老马,充满母爱的鹌鹑。这些形象,使人感到人世间充满了爱与温情。
     在语文课上,通过分析自然美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情感。
     例如《老槐树》这篇课文中,作者先描写了老槐树的外形,从“那灰褐色的树枝高高地伸向天空,快要超过三层楼的楼顶了”显示了老槐树的高大挺拔,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茂密的枝叶向四面舒展,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显示了它粗壮繁茂、生机勃勃。这一段描写使人感到老槐树老而不衰,充满活力,在愉悦中得到巨大的感染力。作者接着描写了老槐树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这是它的内在美。老槐树以它自己巨大的臂膀为孩子们遮风挡雨,洒下阴凉。盛夏之际,孩子们在树下嬉戏玩耍,老槐树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慈祥地望着孩子们,和他们一起发出阵阵欢笑。这时,老槐树是返老还童了,还是在享受天伦之乐?课文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使读者在想像中获得更充实的美感。
     二、发挥审美功能,提高鉴赏能力
     语文教学中要完成审美教育,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文中那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且还要注意发挥学生审美的心理功能,包括感知、理解、想像、情感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1.感知
     在教学实践中,常会感到学生受年龄、阅历、知识、修养等限制,往往“见美不知美”“读美不感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造情境,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去感知美。
     在讲《桂林山水》一文时,可以录制配乐朗诵磁带。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看着幻灯,听着录音,把学生带入到桂林山水如画的境界之中,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有了这种情感,就为进一步分析课文作了必要的准备。它起到了“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悦耳”的感知作用。
     再如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我在准备课上讲了周总理光辉的一生,并请家长向自己孩子讲述1976年1月8日听到周总理去世后的沉痛心情。在讲读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在教室正前方挂上周总理的遗像,四周围着黑纱,下面放一朵大白花。我穿着深色衣服,庄重地慢步走到讲台前,然后深情地望着每一个同学,这时教室十分安静,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去,带入到催人泪下的十里长街上。
     这种感知是审美的第一步,它为理解、激情、想像等作了必要的准备。
     2.理解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是凭借语言文字来进行的。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才能真正地鉴赏美。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最后一段描写了扬科临死前的环境。在学习这段时,首先要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在理解中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让学生从前文中找到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扬科酷爱音乐的。学生可以找到,自
   然界发出的一切声音,在扬科听来,都是音乐;他用树皮马鬃做成了一把小提琴,他整天拉着;他看到仆人的小提琴,他不怕遭毒打,一种巨大的力量促使他一定要摸一摸;就是在他临死前,还在静听着燕子的鸣叫,姑娘的歌唱,小溪的流水,牧童的短笛……这正是扬科向往与追求的真正的美好生活。然而偌大的社会却容不下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扬科是正义、善良人们的代表,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中,他遭到了摧残与打击,他只能带着美好的愿望,离开这黑暗的社会。这正是一种悲剧美。
     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感情,于是他们含泪读着:“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动了……”这里引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他们悲痛、同情、愤恨,从而激发了斗志,净化了心灵,提高了鉴赏力。
     3.想像
     在学生进入课文美的情境之中后,还要引导学生使审美情感向纵深发展,把语言在联想中转化为形象,把审美表象转化为审美想像,以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在讲《荷花》第四节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引起了作者丰富的想像?作者都想到了什么?学生在理解课文前三段的基础上,找出了闻着花的阵阵清香,看着淡雅而和谐的花色,庄重而优美的花姿,作者被陶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