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只好去混工作,人家用人单位发现这个大学的毕业生没本事,辞了他,并且给人事部门打招呼,今后不用这个大学的毕业生。同学们看,这是不是在砸这个大学其他同学的饭碗?!
所以,没有规则的行为自由正如在别的地方不存在一样,在大学里也是不存在的。如果同学们认为上大学就是追求自由来了,那就很好,因为我们就是要追求上好课学好习的自由,努力完成学业的自由,锻炼成人成才的自由,将来以优异成绩回报父母的自由。因为这样的自由才是真自由、大自由。至于不好好学习的自由,懒懒散散的自由,我行我素的自由,随心所欲的自由,荒废学业的自由,这些都是明显的假自由、小自由,是人性中的惰性和人生的随意性表现。
那么,少一点这些随意性会不会使同学的成长和发展受到限制呢?不会的,恰恰相反,减少了随意性就能够使大自由真正实现,这从低处说至少保证了同学们能够完成学业正常毕业,从中处说能够养成良好的按规则办事的习惯,向高处说则有助于使同学们意识到培养自制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的重要。还有一点是少一些随意性会不会限制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呢?也不会的,因为创新重在思想,而我们的大学在思想层面是尊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对自然、历史、人文、科技、社会和一切外在与内在物,都会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创新机会,而且这种创新由于遵循规律,减少了随意性和盲目性,成功的可能还会更大一些。
当然,大学的组织化训练主要还是针对同学们未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组织化的一个积极准备。任何机构,包括家庭与个人生活,在秩序良好的组织化下,都会是井井有条的,高效率的,否则只能是一团糟。有的同学入学前可能接受了不少关于大学如何“自由”的浪漫传说,同学们可要警惕,如果真有那些没有规则只有“自由”的大学,那个“自由”肯定是假自由,那个大学肯定是不负责任的误人大学。
大学的组织化方面还会形成另一种非正式的关系,这种关系虽是非正式的但却是隽永的,有时是影响终生的,这就是同窗、学友、校友。同窗指的是同班同学,学友指的是同专业或同一级同学,校友指的是同一学校不同年级的同学。同窗、学友、校友这三种关系在人一生的各种关系中有什么特殊意义吗?非常有意义!由于这三种关系是在学校这个比较单纯,但对人生又具有重大影响的学习立志阶段建立起来的。这种关系在毕业后随着许多同学志向的逐步实现,将有放大与加深的趋势,而且在许多特殊情形中还会发挥特殊的作用。
同学们知道,中国现代史上有个黄埔军校,蒋介石基本是靠着黄埔系在那个军阀混战的艰难岁月里统一的国家。蒋在组织战事时,一般都不会安排自己的黄埔系将领与政治对手也是黄埔系的将领对垒。北伐战争中,早在黄埔军校就加入共产党的陈庚虽对蒋介石一直不满,但却从枪林弹雨中救出了蒋校长。蒋介石在反共最烈的时候号召“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但只要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却基本是刀下留人。黄埔同学会到现在不但很活跃,而且仍然很有影响力。清华大学也有这个好传统。清华同学会在全国和世界各地都是跨政治跨党派组织起来的。
我们的现代学子也要在意于校情的培养,要爱戴我们的大学母校,维护大学母校的荣誉,宽容大学母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牢固树立“爱母校就是爱自己”的观念。同时,我们的“现代学子”要在现代学院的浓浓校情之中相互认同,同心同德,同呼吸共命运,从感觉到意识,从理性到思想都达到亲如兄弟姐妺的境界,相互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现代学子从一入学就应注意,现在我们是难得的同窗学友,毕业后就是并肩的事业战友;现在要相知相亲,将来要相帮相助;现在是“做同窗,知心向”,将来是“苟富贵,勿相忘”。四年以后我们就要普遍地建设起我们现代学院的同学会,具体地帮助我们的每一位同学在社会上立足并取得成功。
以上就是对大学定义的探讨和进一步的解释。通过上面的定义与解释,我们已经了解了现代大学的基本轮廓。我想如果有可能的话,同学们可以记下这个定义及十一条解释,有意识地用大学定义指导大学生活,做到这些我们现代学子必定是强者!
三、大学的历史与现状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