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工作。
要坚定不移把教科研工作作为立校之本抓实抓好。随着教科研工作的快速提升,当前,教育科研的质量已经成为现代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科研和教育现代化是今后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两翼。随着某教育的发展,教育科研必将成为推动某教育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学校个性化、特色化的重要手段,成为每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强校之魂。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走科研兴校之路,通过教科研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师能。因此,全市所有的学校都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把教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不断深化教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
要毫不动摇把教科研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科研是教师个人短时、快捷、科学而又高效的成功、成才之路,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强有力支撑。教科研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必然选择,以课题带队伍历来是培养队伍的最佳途径之一,有许多教师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渴望通过实验研究探索规律,寻求改进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路子、新方法,学校应该把他们组织起来,边干边学,就会形成一支可观的科研力量。忽视或低估教育科研的作用,就会在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大潮中处于被动地位。
二、坚持研以致用,切实增强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针对性,才有实效性,才能提高教科研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指导作用,而不是纸上谈兵;提高实效性,是教科研工作的根本目的所在。围绕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着力抓好三个环节:
1、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把教科研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座的老师基本上都来自于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第一线,都是教学的骨干力量。这就决定了你们参加教科研的优势在于能及时地捕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同时又能够将科研成果迅速的用于实践,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实际服务。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育科研更应该主要是应用性研究。衡量一所学校教科研成果如何,不仅要看其论文发表了多少,课题做了多少,而更重要的是,要看通过教科研,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多少?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哪些积极的变化?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题解决多少?那种为科研而科研,科研和实践相脱离形成“两张皮”的现象要坚决杜绝。在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的教育科研,要始终抓牢课程改革不放,把科研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我市下半年马上要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阶段,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谁主动,谁成功的机会就多。要把这次课改作为自身发展的一次机会,一次挑战,作为体现自身价值的一个平台。
2、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以扎扎实实的态度抓好过程研究。教育科研的实施,是一个从假设到验证,再到推广,或者是调查研究、经验概括、实施推广的过程。它追求的是实践中的探索,注重的是过程中的实效。目前,教科研活动中追求形式主义太多,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而忽视了实施过程的历炼,方案和报告写得尽善尽美,理论、原则叙述详之又详,而具体操作过程避重就轻,蜻蜓点水,整个实施过程不见踪影。二是重视开题和结题时的轰动效应,而忽视实施进程的厚积薄发。开题及结题时,嘉宾满座,专家一大堆,而具体的操作过程却寡汤淡水,平时大量的研究工作往往被搁置一边。一个课题的实施乃至于一个教师的成长,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磨炼的过程,哪怕是实施中的失误与偏差也是很宝贵的研究成果,这就是过程价值所在。只有扣住研究内容,层层推进,步步深化,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使课题方案的假设与成果呈现珠连璧合,浑然一体,也才能达到我们研究的目的。
3、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十分注重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运用。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育的“生产力”。近几年来,我市的教科研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涌现出一批在全市、全市,乃至全市有影响的成果,这些成果是广大教师和教科研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果,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对已立项的课题,要有选择的在全市推广,以充分发挥教科研成果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我们每所学校都要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成果的选择意识、转化意识、推广意识,不论是阶段性成果,还是终结性成果,都要适时、适度推广,让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教育的现实“生产力”。
&nb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