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多处。各乡镇(农场)及区直各单位充分抓住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契机,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区“城乡清洁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团结协作,层层落实,常抓不懈,采取全民参与的策略,除了调动所有干部职工外,还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做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对城乡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大检查,针对存在问题严格整改,健全了城监和环卫管理机制,组建或充实了城监、环卫队伍,建立了固定的中心垃圾处理场(点),制定出台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公约》、《“门前三包”卫生责任承包制》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区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改观,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城镇化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城乡清洁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我们动了脑筋,下了力气,干部群众都逐步动员起来了,但由于基础条件比较差,全××区的城乡清洁状况还不尽人意,整体水平与现实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当前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宣传工作力度仍需加强,群众尤其是集镇居民清洁卫生意识亟待提高。一些单位和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干部对城乡清洁工程认识不足,以缺少人力财力物力为由推诿责任,造成协调不力,工作滞后。乡镇居民特别是到中心集镇居住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和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卫生意识较差,对正在实施的“城乡清洁工程”不理解、不配合。二是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集贸市场环境不容乐观。集贸市场硬件设施不齐全,市场环境“脏、乱、差”,摊位乱摆、占道经营、污水乱倒、垃圾乱丢、蔬菜禽类混合摆放、保洁制度、保洁人员不到位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排水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没有配套建设,没有垃圾中转站和集中填埋场,或垃圾堆放场所规划简陋,垃圾露天堆放等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三是各种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城乡清洁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没有效落实,对环境卫生和生活垃圾没有进行有效的日常保洁。占道经营、跨门营业、流动摊贩、乱张贴、乱搭建、乱吊挂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领导认识不到位、部门责任不落实、责任心不强、工作推动力度不够。各乡镇和各部门都要认真进行“回头看”,围绕最脏、最乱、最差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四最”问题,看一看,在你这个部门内,在你这个责任区内,责任是否真正落实了,每个党员干部、每个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是否都已经调动起来了;找一找,在环境治理上还存在那些问题,有哪些工作需要改进,哪些方面拖了全××区的后腿;想一想,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变突击为长效,建立一个长效的环境治理机制,把治理成果长久保持下去,把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努力把“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推上新台阶
(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抓与不抓,抓好抓坏,是是否讲政治、是否抓落实、执政能力强不强的表现。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也是考察干部作风实不实,党性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从现在开始,各级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城乡清洁工程”摆上突出位置,抓紧抓实,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真正拿出一种“说要做的事就要做”的态度和行动,克服畏难情绪,迎难而上。城乡清洁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深入持久地开展清洁卫生运动,需要全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各级各单位要继续通过广播、板报、悬挂宣传横幅、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开展文明单位(社区)、文明庭院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清洁卫生意识和维护城镇环境卫生的自觉性,逐步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行为。
(二)加大财政投入,抓好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城乡清洁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各级财政要整合财力资源,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维修的投入,增加环卫设施和设备。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环卫硬件设施,搞好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以及城乡道路的硬化、绿化和美化。要按照自治区和崇左市的部署要求,健全领导机构,落实人员和必要经费,为城乡清洁工程提供有力机制保障。逐步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与实施细则,使城乡清洁卫生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逐步形成“城乡清洁工程”科学管理长效机制。
&n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