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提问也必须以所有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并有效地学习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水平,反映能力和性格特点为中心。所以课堂提问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有被问到的机会,无论在一个什么样的班,学生的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教师提名就要考虑到差别,提出深浅各异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回答,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那种只偏爱成绩好的,只提问尖子生的凭个人情感选择提问对象的作法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求知的热情,拉大师生的距离,达不到从整体上调动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此外,教师提问要注意态度。事实证明,亲切的提问能唤起学生答问的激情,热情的鼓励能催发学生的求知渴望,坦率的态度能获得学生的高度信任。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和蔼可亲,要循循善诱,要让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对学生的回答既要客观评价,又要以鼓励为主。尤其是对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更要真诚地指出他的进步,激励他积极思考。有时候,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都会在学生心中化成无声的力量。
上学期中途接了一个差班的语文课,有一次课堂上我提一个女生回答问题,她很紧张,不知该如何回答,课堂气氛很尴尬。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微笑着说:“不要急,结合我们刚才讲的内容仔细想一想,即使能回答出一点,也是一种进步,我相信你能行。”当时这位学生虽然没有很好地回答出那个问题,但她明显地不像过去那样害怕学语文,上课时也敢于回答问题了。在一篇作文中她写道:“我自己也不敢相信我能行,没有想到老师却如此肯定。他的鼓励激发了我的自信,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所以,我认为亲切的态度胜于严厉的批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你尊重他们,他们才会有展示自我价值的努力。
需要注意的是,提问应该是双向的活动,不能只限于老师问学生,还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提问,孔子曾评价颜回:“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可见孔子也不赞成唯唯诺诺。学习的精髓在于“问”,求知的关键在于求,清代桐城派著名作家刘开说:“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由此可见,学与问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发问,学生所提的问题,往往是他们在知识理解和运用上的疑点,有些可能是经过认真思索的高水准的问题,教师的解答能使学生豁然开朗,也是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充分肯定。
提问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提问方法,用问题去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开启他们的思维创造,以问促思,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让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