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知识的开始,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提出问题;其次,教育学生不要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要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积极探索,勇于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思考问题,从而独辟蹊经,提出自己标新立异的见解,做到敢言前人所未言,敢发前人所未发;最后,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长期坚持这样的质疑求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七、训练和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而百见不如一‘做’”。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的积累只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起点。创新能力不是靠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来的,而是必须通过学生的“练”和“做”养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需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和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应做到:①注意精选习题进行训练。习题的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质量。所选习题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②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或正面或反面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必不可少的一环。另外,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到日常生活中去,引导他们去发现、去体验、去应用、去创造。这些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努力探索,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空,用教师“教”的创新火种去点燃学生“学”的创新火焰,使生物课真正成为孕育学生创新思维的乐园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新世纪教师素养》·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正刚· 例谈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