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确立了工业兴旗的发展战略,逐步转移工作重心,全力培育能源矿产、生物制药和农畜林沙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初步实现了以农牧业经济为主体向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工农并重的发展方向转变,构筑起了以煤炭拉动三次产业、以工业提升经济总量的发展新格局。以上海庙煤田勘探开发为突破口,先后投入5亿多元,全面完成了取得勘查证区块内的煤炭资源预查工作,煤炭预测总储量在100亿吨以上,其中探明精查的储量近30亿吨。以建设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为目标,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先后与旗内、市内及北京、宁夏、陕西、香港、山东、河南等多家企业达成了煤转电、煤化工等一系列项目合作意向。五年来,共达成协议资金近400亿元,已到位资金达9.69 亿元。按照重点突破、重点发展、重点建设的原则,举全旗之力建设上海庙工业园区,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亿元,园区框架初步形成,为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加快融入“大银川”经济圈搭建了平台。“十五”末全旗实现工业增加值较“九五”末增加2.06 亿元,年均递增24.5 %。工业经济增速、效益的攀升,成为开拓财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做大做强能源矿产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过去的五年,我们积极发挥区域特色,大力提升服务水平,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鄂尔多斯的高天厚土,孕育了悠久、丰厚的草原、民俗、饮食等文化旅游内涵。我旗作为全市生态、草原、民俗、文化等方面保存相对完整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五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紧紧依托“大银川”经济圈这个平台,以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中心为目标,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重点加强与宁夏、陕西的区域合作。突出发展鄂尔多斯文化观赏、草原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项目,重点开发了银川—上海庙—敖镇—城川旅游线。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突破1xxxx人次,鄂尔多斯文化、生态旅游正在成为我旗周边地区旅游亮点。加大资金投入,对革命遗址进行维护修缮,对已建成景区进行改造提升,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通过了国家“4A”级景区认证。同时,以餐饮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和以信息、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十五”末,全旗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8 亿元,是“九五”末的2.8倍,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九五”末的32.xxxx提高到“十五”末的34.5 %,第三产业正在成为我旗新的经济增长点。
过去的五年,我们抓住关键环节,集中攻破“瓶颈”制约,区域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十五”期间,我们从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入手,抓住关键环节,集中攻坚,在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及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超前构筑,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道路建设,重点加强了煤炭外运通道和旗内各条环线建设。全旗境内柏油路和公路总里程分别较“九五”末增加 312 公里和557公里,构筑起北通109、西连211、南接307、东达210的交通网络,为融入西北经济圈创造了条件。电力方面,建成220千伏输变电站xxxx、110千伏变电站xxxx、35千伏变电站xxxx,嘎查村网电覆盖率达到95.xxxx,已基本构筑起电力主网架结构。水利建设,大力实施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和农牧区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进一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新建人畜饮水站点334处,解决了全旗6xxxx的人口饮水和2xxxx的牲畜饮水问题。顺利完成了大沟湾水库改扩建工程,积极开展了引黄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到每年60xxxx立方米的黄河用水指标,为今后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用水保障。通讯建设,建成光缆通讯线路418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光缆,完成了政府上网工程,全旗已建成无线接入基站2xxxx,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二是城镇建设趋于完善。针对我旗城镇化率低、城镇人口少的实际,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使城镇集聚和吸纳人口的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发展二、三产业的重要载体。圆满完成了苏木乡镇机构改革,立足优势和特色,对整合后的各镇进行了重新定位,合理配置了社会资源,城镇发展体系日趋完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由“九五”末的28.xxxx提高到45.xxxx。三是建设和谐社会进程加快。五年来,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切入点,克服社会事业底子薄、基础差、欠帐多等不利因素,多方面筹集资金,大力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先后投资340xxxx万元,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两基”工程顺利达标,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教育总体水平跃居全市中上游行列。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先后有45项农牧业综合适用技术在全旗范围内推广。切实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完成了基层卫生院“县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