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的优秀同志选进社区党支部领导班子,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积极倡导社区党组织书记与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从机制上保证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为提高社区干部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工作能力,各区(市、县)采取举办培训班、外出考察、挂职培训等方式,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四是不断扩大党建工作在社区的覆盖面。各社区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派驻建”等方式,指导、协调和支持辖区内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如南明区加大组建工作力度,累计成立了近5xxxx“两新”组织党支部,并在“两新”组织中大力开展“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目前,已创建1xxxx“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
(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探索社区党员新的管理模式。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中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对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或固定住所的党员,及时把他们的正式组织关系转入工作所在地或居住地党组织,并积极探索离退休党员社会化管理新模式。如乌当区金江苑社区通过与驻区单位多次协商,接管了金江公司、力源公司46xxxx离退休党员,成立了金江苑社区党委,为企业分忧解难找到了突破口。二是通过建立在职党员“登记报到”、“双向联系”、“双向反馈”等制度加强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联系,强化对在职党员的属地管理。如花溪区贵筑社区建立了在职党员工作站,对辖区在职党员进行登记管理,发放“在职党员联系卡”,并按片区设立在职党员联络员,负责在职党员日常事务的通知、召集等工作。三是建立了“流动党员登记站”,通过“双联双找”与流动党员取得联系,并逐一登记造册,在流动党员较多的街道、社区,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流动党员管理站。四是深入开展党员教育。根据各类党员的不同特点,分类施教,对离退休党员,进行“坚定信念献余热”教育,使他们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对在职党员,进行“在岗不落伍”教育,发挥他们在社区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维护社区稳定、带头搞好责任区管理、带头开展邻里互助、带头参与社区文明建设的“五带头”作用。对流动党员,进行“离岗不离党”教育,使他们经常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五是广泛开展党员承诺制活动。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根据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通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党员联络服务站、居民楼栋党组织、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多种形式的载体和平台,适宜、适时、适度地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建设,使8xxxx以上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小河区积极开展党员“一人一岗”活动,社区党员主动报名认领公益岗位,同时开展了“方针政策讲一讲,邻里纠纷劝一劝,不良行为管一管,生病住院访一访,别人有难帮一帮,文体活动乐一乐”和“党内做个好党员,家中做个好家长,社会上做个好公民,青少年中做个好师长”的“六个一”和“四个好”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群众的好评。
(四)以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为纽带,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不断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及社区党建工作,健全完善社区建设及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坚持把共驻共建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对辖区内的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各类组织进行“组织整合”,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社区党组织通过建立社区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或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协调议事机构,把驻区单位党组织纳入社区共建的范围,定期围绕辖区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各社区党组织通过定期通报情况、沟通信息和开展党建工作等方式,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与单位党组织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和双向反馈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动机制。比如,云岩区开展了共驻共建“八个一”活动,即:定一份共建活动计划,共建一个社区党校,为社区献一策,共同开展一次党的活动,为社区群众办一件好事,为社区党组织解决一个难题,为社区单位解决一个困难,帮扶一户特困家庭,增强了社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居民自治。一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对居民委员会的领导,建立健全了团支部、妇代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等,发挥了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真正落实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是加强法制知识、文化知识、政策理论知识等的宣传与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及文化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增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