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营销方式。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物流企业,打造XX生态型商贸物流强镇,在XX村枫榔建设占地16xxxx的物流园区,在XX高速公路XX出口建设40xxxx的物流园区,与XX交易城、XX客运中心、XX钟城山标准厂房、XXXX工业集中等连成一片,形成区域中心,辐射周边地市,通过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带动全镇各个产业蓬勃发展,提升XX镇的总体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使XX成为XX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二要加快发展旅游业。要加快XX山景区和XX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和品牌建设,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农家乐”休闲度假旅游,精心打造旅游品牌。三要充分利用中心城市“西扩南移”的有利时机,完善集镇配套建设。按照XX组团详规,规划建设新的镇政府,改善所站办公条件。抓好汽贸、农贸、建材等专业市场建设、房地产开发以及国道两翼的开发,从而带动我镇餐饮、服务、汽贸、运输、房地产、建材以及建筑业的发展。要兴建XX农贸市场,改变市场拥挤状况,解决占道为市问题。大力发展营销业社区服务、劳动服务等需求大的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新兴产业,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城乡统筹,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农民主体,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突出发展,突出基础,突出保障,要及时总结推广XX、XX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的经验,把全镇各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加强农业和农村投入,加快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培植优势产业和特殊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充分利用XX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商贸、餐饮、运输、信息等非农产业,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2、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宽裕生活。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业农业和农村的中心任务,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和非农就业比重,拓宽非农收入渠道和来源。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按照“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继续引导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向城镇转移两条途径的有机结合。引导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针对农民增收、农村集体收入等薄弱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因地制宜指导各村采取有效措施,攻坚克难。要加大对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巩固扶贫成果,积极推广小额信贷扶贫到户方式,确保低收入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加大对农民转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引导组织农村劳务输出、务工经商,拓宽增收渠道。
3、提高农民素质,提升乡村文明。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活跃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措施,依托产业发展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消除农村“六合彩”、赌博等违法现象,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良好环境。
4、加大公共投入,确保村容整洁。强化政府保障农村公共服务的职能,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医疗保健。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造XX—XX道路硬化;消除农村9xxxx以上的人口饮用安全卫生的标准水。实施村容村貌整治,旧宅基地改造和土地整理,以推动新村建设更加规范有序。要继续完善XX和XX新村建设配套设施。启动XX、XX、XX、XX等规划区内新村建设,重点抓好XX高速公路XX、XX和XX、塔前安置地的新村建设。继续开展“四项整治”活动,全面推进垃圾袋装及上门收集袋装垃圾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养猪业污染整治,确保XX河XX段水质达标。
5、完善村民自治,实现管理民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