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支持,发挥农民积极性,引导自主投工投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作用,注意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防止大拆大建和形式主义。
全面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家园清洁行动”是治理农村垃圾的专项行动。重点治理重点流域、城市周边、风景名胜区和沿高速公路国道两侧农村垃圾问题。计划年治理10xxxx镇(乡)、100xxxx行政村。各地要根据今年任务的分解,制定县域垃圾治理行动方案和具体措施。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并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积极探索村民自主管理垃圾处理工作的途径。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营运维护与管理,对农村垃圾清扫、集运等管理资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补贴。要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垃圾清扫、运输、设施维护管理队伍,促进农村垃圾处理走上日常化和良性运行轨道。
(三)以项目为抓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公用事业改革,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深化项目工作。分解“十一五”规划指标,广泛收集生成建设类项目,健全项目库。做好在建、储备和意向项目的落实工作。完善专家库,发挥专家在工程项目咨询中论证作用,提升在建项目组织化程度,提高建设类项目在“6?18”、“9?8”、闽港闽澳合作等省级项目招商推介平台的签约率。靠前服务,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跟踪落实对接或推介的项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重点跟踪城建项目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落实质量进度和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建成。
调整优化城建投资结构。要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快具有全局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绕城高速公路、进出城快速干道及停车场项目建设。抓紧LNG城市用气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和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确保2007年投产。引导城镇建设资金重点用于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注重完善配套现有设施,重点加强城市供水、排水管网,燃气管网、共同沟、防灾设施等改造和建设;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重点流域城市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向周边村镇延伸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坚持公用事业的公共属性,实施特许经营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和管理机制,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制定水价改革政策,逐步推进实行阶梯式水价。全面推进道路清扫作业、垃圾收集、垃圾运输等环节市场化改革,逐步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生活条件。深入开展天然气利用政策研究,结合LNG城市用气项目建设,加快福州、厦门、泉州等市国有煤气、液化气企业的改制。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综合防灾能力。以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组织“八闽杯”人居环境建设竞赛为载体,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开展12319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以公交、燃气、环卫、自来水等行业为重点,研究建立服务质量监督体系,提高文明服务水平。做好地下管线等重要城建档案的收集工作,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建设领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城市地震、燃气、供水、防涝、桥梁、建筑工程等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应对危机能力。
(四)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转变城镇发展模式,提高建设质量与效益
引导节能和科技创新。严格执行《文秘写作网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建民用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xxxx标准,强化建筑节能各环节的监管。推动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完善节能地方标准,加强建筑节能法规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以建筑节能、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领域为重点,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编制建筑“四节”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做好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限制淘汰落后技术产品。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完善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坚持市场导向和产学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