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椒质量与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的要求不符。江津花椒本身品质很好,但目前我市大部分花椒产品的质量与国际国内市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我市花椒约40都是在未完全成熟时采摘,不仅晒的成色差,而且带苦味,麻香味淡。二是水分含量超标,干椒要求含水量在11以下,可市场上卖的一般含水量都在13-14,有的达到了15。三是不按标准加工分级,杂质、闭籽多,
色泽差,同时部分椒农或本地商贩还存在掺杂使假行为。四是缺乏绿色产品意识,多数地方仍在使用残留量较高的农药和化肥,已经建成的xxxx亩绿色花椒基地中,部分农户也没有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要求组织科学生产,致使花椒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批量产品无法进入国际市场。这次我市一家龙头企业,就尝到了“苦果”,其生产的榨菜因采用的是未经检验的草绳、竹篓包装,上百吨产品搁置在港口,险些未能走出我国大门。这足以让我们引以为戒,采取有力措施提升花椒质量。
(四)周边区县竞争激烈。近年来周边区县及其它省市花椒产业发展非常迅猛,两湖、四川分别提出建立10xxxx亩花椒基地,巴南花椒曾经也打算申报国家原产地产品保护,周边形势给我市花椒产业带来较大冲击。如永川、巴南等地,着力实施规范化管理,花椒基地得到大发展。尤其是×××,以前他们的花椒采摘后要运到我市杨家店市场才好销,但在学习我们的先进技术后,现在×××的花椒产量提高,品质提升,已经直接进入了重庆的批发市场。同时,他们服务意识较强,去年×××惠民镇甚至办好伙食,用小车把到了江津的收购商拉到了当地,凭借种种方式,逐渐把部分来津采购商分流到巴南。因此,我们在发展花椒产业时绝对不能不思进取,充“老大”,必须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五)椒农组织化程度低。江津花椒主要是散户种植,一方面由于没有把广大椒农组建成一个庞大的经济联合体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又未能组建庞大的营销网络来组织产品销售,致使不了解市场的广大椒农担心自己的产品卖不出,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任由客商宰割的现象。江津花椒产量占全国青椒产量一半以上,如果能够通过其经济利益有效地把广大椒农组织成一个联合体,那么江津花椒的价格走势必将举足轻重地影响全国花椒市场的价格波动,从而大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然而,当前江津花椒的龙头企业只有xxxx,专业合作社xxxx,花椒协会会员7xxxx,这一现状与分散于2xxxx镇31xxxx村的6xxxx椒农差距甚远。
(六)劳动力短缺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从花椒的成本构成来看,目前采摘花椒的费用为0.5—0.xxxx/斤,采摘的人工费占70左右。由于花椒采摘是密集型劳动,同时采摘期较短且相对集中,一般在30—40天,采椒时业主需要大量劳力。当前农村劳动力普遍短缺,成年劳力多数外出打工,滞留家中的多为妇女儿童或老弱病残。在日常管理中或花椒采摘旺季,部分业主由于面积过大,拿钱请不到人,想管理却无力,或者是高价雇人采摘。石门镇现有1.xxxx亩花椒,4xxxx业主,本镇现有劳力远不能满足采椒需要,业主只有到外地请人。加上人工采椒效率较低,极大地增加了采椒成本。
三、加大推进江津花椒标准化进程的力度
(一)充分认识实施花椒标准化的重要意义。花椒产业已成为江津农业产业化最大的品牌,带动6xxxx椒农增收,关系到我市农业、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花椒产业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实施花椒标准化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生产发展的需要;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花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实现“财政增收,企业增效,椒农发财”目标的需要;是维护我市社会经济稳定的需要。它关系到江津乃至重庆农业产业化形象,关系到江津退耕还林成绩的巩固。当前花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一旦出现大面积毁林砍椒,不单是农民的经济利益受损,还会引起农村的不稳定。
(二)扎实推进花椒标准化生产。一是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大力推广花椒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的高潮。广大业主应认真按照花椒标准化生产挂历上的说明,认真实施标准化生产,市花椒办和四面山花椒公司要牵头抓好各镇(街)及业主大户的技术培训,各基地镇要负责各自辖区内椒农的技术培训工作。二是切实抓好花椒各环节的生产管理。一抓修剪,二抓施肥,三抓病虫防治,四抓除草,五抓稳花稳果,各镇(街)要组织人员深入花椒地块对管理粗放的给予督促,确保管理跟上。三是加大对云南水椒、塘河二歪椒的改良和老区的技改,确保江津花椒品种的纯度,使其品牌经久不衰。
(三)加强对花椒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各花椒基地镇(街)要落实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每镇2—xxxx,专门抓花椒产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