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节日演讲稿爱国纪念日演讲稿工作学习演讲稿和谐社会演讲稿青春励志演讲稿训练锻炼演讲稿致辞主持演讲稿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稿范文大全 >> 工作学习演讲稿 >> 领导演讲稿 >> 正文

○  在2007全市年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政府政务  ○

发展,把现代农业的建设、把农民收入的提高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这样有利于各地认真地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精神,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扎实、健康地向前推进。二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必然要求。从目前农业、农村的发展情况看,农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在越来越少的自然资源上当然难度会越来越大,要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就是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促进农业发展的话,就必须要求农业转变增长方式,也就是要通过经营理念、经营手段等等方面的现代化,来改变这种传统的主要依靠外延扩张、增加资源投入来发展农业的道路;通过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来实现农业能够又好又快地

发展。
   (二)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渐进性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打一场“持久战”,需要付出不懈的艰苦努力。这里需要解决两个极端的认识问题:一个是“速胜论”,还有一个是“悲观论”。“速战速决论”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建几排漂亮的新房,修几条标准高的道路,这是对新农村建设内涵的片面的理解,肤浅的认识,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总要求,是新农村建设的纲领,强调的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的全面推进,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这些任务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而与“速胜论”相反的“悲观论”则认为我们的资源缺乏,新农村建设的指标太高,不可能实现。这个观点同样也是极端片面的,我们的资源缺乏不假,从耕地来说,农民人均一亩左右,而且耕地质量较低,但是我们从这些年来的实践中已经探索出许多的路子,例如:我市“生态富民小康”项目的发源地**村,从建设入手,发展“猪—沼—果—渔 灯”模式,一年增收200xxxx,使这个屯从2000年的农民人均收入180xxxx增加到2005年的近500xxxx,三年三大步,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产业选择对路,同时又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即使是很小的生产空间,也可以产业极大的经济效益。
   我市农村的相对落后和发展不平衡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渐进性。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不同县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等。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论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这一历史性任务,包含着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在工作中,我们不能搞运动式,不能乱点火,乱刮风;不要搞工程式,不能大干快上,只有科学规划、重点突出,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定开展,扎实推进,经过十五年到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焕然一新、形神兼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在**这片土地上屹立起来。
   (三)正确处理长期性与紧迫性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虽然是一项长期任务,但当前具有紧迫性。因为**的主要差距在市县(区),在广大的农村。“十五”期间实现了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超越,工业、城市建设、服务业、旅游业迅速发展,中心城镇群的变化越发迅速,相比之下,农业和农村工作就显得更急迫了。从**发展全局来讲,必须把“三农”问题解决好,尽快实现农村的大变样,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科学文化教育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意识等。如果我们只是强调长期性,而忽视了当前具体工作的扎实、快速、高质量推进,这是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浅尝辄止的具体表现。因此,市县乡的同志们一定要有紧迫感,确保新农村建设在较短时间内收到实效。
   (四)正确处理试点建设与面上推进的关系。
   各县(区)在试点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绝不能把试点建设为形象工程,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要加强对非试点地区的指导,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自主自愿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为今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基础。**是全区乃至全国的一个缩影,既有条件相对较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又有基础条件较差、发展任务艰巨的两翼山区,同时各地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程度和能力素质也有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不可能是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为此,市里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民群众的真实愿望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了符合全市农村现实状况的“四基五型”建设类型。但是,“四基五型”绝非**新农村建设的全部,我们既不能仅仅把全部精力放在这些类型的建设上,又不能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唯一模式和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