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思路
“十一五
”期间中国产业结构将立足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局面,从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
“十一五”时期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按2005年价格计算,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4亿元,年均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6.9亿元,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32.6亿元,年均增长20.2;第三产业11.9亿元,年均增长12.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五年累计119.7亿元,年均增长16;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十一五”期间,力争进入西部百强县。
2、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降到45以下。
3、对外开放:年均招商引资总额增长20以上,出口年均增长16以上。
2010—2020年远景目标:到2020年,按2005年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9.6亿元,年均增长11;财政收入达到20.3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xxxx,年均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xxxx,年均增长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14亿元,年均增长8.4,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工业化。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工业经济发展大文章:
(一)突出主导产业,做好支柱培育文章。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发展县域工业,必须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和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立足产业基础,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的骨干支柱产业,以此支撑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就平罗县而言,必须大力发展电力产业,突出精细化工产业,突破轻工业。集中精力做大做强精细化工、活性炭、轻工、冶炼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办特色工业、优势工业,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大发展的局面。强化关联性产业、企业、项目在空间、地域上的集聚,引导支持企业相互分工合作,提高上下游产品之间的配套衔接程度,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群和块状经济效应。
(二)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做好企业发展文章。企业是加大对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沙湖纸业、兴平冶化、三喜科技、大地冶金、天源嘉华、宝马化工、中钢公司、永威炭业、广华奇思、凌云化工十大骨干企业,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天瑞公司2×xxxxkw和兴平盛元公司4×xxxxkw矸石自备电厂、宝塔石化集团循环经济产业试验基地等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对优势骨干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列入县重点技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及区、市贴息补助资金,支持和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力争培育xxxx产值达10亿元、xxxx产值达5亿元、1xxxx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促其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狠抓载体建设,做好园区经营文章。立足发展园区工业和打造产业集群带,重点抓好全县工业园区的经营与管理,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流动和集中,着力把工业园区建成企业发展的最佳平台、工业发展的“特区”和产业培育的“孵化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一是拓展园区发展空间。科学规划园区规模,积极扩大园区土地储备总量,缓解园区工业用地矛盾,满足新入园工业企业发展用地需求;依法、依约清理、回收园区内企业闲置土地和破产、倒闭企业占有土地,盘活园区闲置资产,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二是创新园区经营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和支持外来企业、个人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加快园区供水、供电、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园区整体形象的策划、宣传和推介工作,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真正使工业园区成为外来投资、产业转移“磁性”最强的基地。三是灵活经营政策。坚持“谁引进,谁所有”原则,积极鼓励外地和乡镇引进项目入驻工业园区;对重大工业项目,在土地供应、税收奖励、费用减免、能源价格等方面实行“政策跟着项目走”,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每年将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工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企业的技改扩能和产品开发,利用“极化效应”培育和强化园区企业的竞争优势,为其发挥“扩散效应”创造条件。
(三)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做好招商引资文章。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招商,抓招商才能促发展”的思想,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