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构建城市经济发展平台。继续举社会之力建设中心城市,按照夯实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集聚人气商气的要求,大力创建精品城市、活力城市、实力城市。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统筹城乡规划编制,加强城乡规划管理,重点抓好中心城市发展概念性规划、湖滨新城概念性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古黄河风光带景观规划及重要地段详细规划三个方案的国际竞赛征集工作,确保8月底前完成应征方案评选工作。抢抓当前施工的黄金季节,千方百计加快市区128项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提前的要尽量提前,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大部分市区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向建市1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特别是38条市区道路工程,必须加快速度,尚未开工的韶×××路、长江北路等项目,开工未建的三个开发区商务中心项目,进度缓慢的雪枫公园、马陵山市场路、鱼市口路等项目,以及宿新高速公路、洋河滩闸退建等重点工程,都要按照计划推进,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如实完成。加强宿—宿—淮铁路项目的衔接配合工作,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加快做好市区外运河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尽快争取省立项。为深入实施“城市带动”战略,今年3月1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心城市人口五年倍增计划的38条政策,各地、各部门要抓紧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快“55210”工程实施步伐,上半年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要开业运行,市区房地产开发要完成建筑面积10xxxx平方米。要不断加强城市环境整治,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认真实施21项整治工程,尤其是“空中垃圾”和“蜘蛛网”、市区“十一大出入口”、门头招牌及市政公用设施,要从细节入手,从小处改起,以细节体现城市的人文精神,以一片绿叶、一个路灯、一面新墙、一汪清水,为城市环境增添新的亮点。
(四)努力扩大外贸出口,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一季度,我市外贸出口虽然保持增长势头,但增幅回落较大,骨干产品出口下降,县区之间也很不平衡。各地、各部门要以扩大外贸出口为重点,加强指导,搞好服务,对出口大户给予重点扶持,促进其扩大出口规模;对尚未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要全面支持,尽快启动出口;对有出口订单但目前仍通过外市口岸或从母公司出口的企业,要想方设法争取其从本市出口,确保上半年全市进出口企业达到10xxxx以上、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6xxxx以上。继续发挥出口超千万美元的弘亚经贸、泗绢集团、苏华达等重点出口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纺织服装、玻璃建材和木制品等骨干产品出口份额。积极组织企业参加99届广交会、11届江苏—日本大阪展等国际贸易洽谈活动,跟踪落实签约的订单,提高履约率。在安排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技改资金、民营企业扶持资金、品牌认证奖励资金时,要对出口大户给予倾斜。加强税贸、银贸、关贸、财贸等业务主管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建立并完善涉外部门定期会办制度。进一步加强宿迁海关和商检筹建工作,力争年内宿迁海关开关、宿迁商检获得国家批准。上半年,要配合淮安海关筹建好保税仓库和监管场所,尽快实现就地开展海关、商检服务,切实提高通关效率,为保障外向型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深化教育卫生改革,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改革创新是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几年,我市各项改革特别是教育卫生事业的改革走在了全国、全省的前列,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我们绝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就此停步,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更加强劲的动力。要认真学习和落实李源潮书记在宿迁卫生改革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定卫生事业改革的信心,不断深化、完善和巩固卫生改革成果。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