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客运市场平稳过渡。跨区以上班线全面调整,市场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出租客车总量基本得到控制,市场在矛盾交织中保持相对稳定;×××客运秩序明显好转,500xxxx辆“摩的”平稳退出;农用运输车非法载客营运得到遏制,新开通通乡线路2条,补充通乡客车39辆,新辟通村班线11条,新增通村班车29辆。实现了平稳过渡,有效衔接,保证了“车流不断,人流不散”。
7、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交通系统所属航运公司、船厂实现了平稳改制,联运公司改制转型为股份制企业,目前运转正常;运输公司已完成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正在寻求资产变现。
8、应急防范组织有力。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全区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守助相望,按照“交通不断,货流不断,客流不断,病源切断”的要求,对5xxxx人次的旅客、1xxxx辆次的车辆进行了检查、登记和消毒;积极参与了禽流感防控工作;连续5年保持了水上交通安全无事故;全面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应急运输领导机构和通讯联络制度,初步形成了拥有32xxxx应急人员、200辆各类车型应急运力的应急保障体系,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保障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9、廉政建设扎实推进。结合系统实际、紧贴交通业务,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作为全行业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把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制约监督作为全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把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作为全行业作风建设的重点,实现了交通执法“零错案”、资金使用“零违纪”、公路“三乱”“零发生”。
10、文明创建精彩纷呈。“十五”期间,交通系统所有单位全部建成文明单位,所属执法单位和窗口单位已全部取得“文明达标合格证”,所属道班全部建成文明道班;区交通局连续三次蝉联省级文明单位,2005年又被推荐为第7届省级文明单位;区局和周王交管站分别被市局命名为“文明小系统”和“文明交管站”;水东交管站创建成市级“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南站、出租车站创建成区级“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2005年出租车站又被推荐申报为市级“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一批出租车创建成为“文明出租车”、“星级出租车”。我区“出租爱心车队”被省广播电台命名为“908爱心车队”,中南出租公司2004年被评为省先进出租企业。区交通局党委被市委授予“防非”先进党委称号,区交通局荣获全市农村公路建设二等奖,区通达办和张国庆等7位同志被表彰为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区运管所职工柯跃武成为全市慈善个人捐款第一人。
五年交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区直各单位、乡镇办事处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人民群众热情关心和积极支持的结果,是行业上下团结奋斗和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交通局党委,向关心、支持交通工作的各级领导、上级有关级部门、相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回顾“十五”发展实践,交通工作积累了6条经验。
第一,依靠区委、区政府和市交通局的坚强领导、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上下一心,步调一致,是实现交通发展的基本前提。
第二,维护系统稳定,确保运输安全,促进行业和谐,是实现交通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发展农村公路,繁荣道路运输,是实现交通发展的根本任务。
第四,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是实现交通发展的持久动力。
第五,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是实现交通发展的价值取向;
第六,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是实现交通发展的政治保障。
这些经验,对我们做好“十一五”和2006年交通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必须认真借鉴并加以创新。
反思“十五”工作实际,交通发展存在着xxxx问题。
“十五”交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不适应,两个难度大,两个待加强”。
一是交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矛盾;交通建设能力的有限性,同社会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将是今后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
二是交通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适应。路运站统筹规划、一体发展的理念还没有完全确立。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公路建设、轻道路运输、少站场投入的思维方式,重建设轻养护、重收费轻管理的工作方式,重许可轻监管、重处罚轻教育的执法方式。
三是资金筹措难度大。规费征收增幅空间趋紧,交通部门投资只能量入为出;乡镇财力脆弱,地方配套难以落实。资金问题已成为交通发展的“瓶颈”制约。
四是深化改革难度大。企业改制已经面临资产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