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以对学校师生高度负责,对全县社会稳定高度负责,对綦江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和继续实施危房改造。坚持改造与发展相结合,与布局调整相结合,确保建设质量和长远效益。建立新增危房预警和正常危房改造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加大向上争取资金的工作力度,用好相关优惠政策,密切配合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规划编制、资金筹措和项目管理三个方面的工作,集中精力打好危改工程扫尾攻坚战,各镇、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对确需开工建设的未动项目立即开工建设,对无法动工或确需调整的项目予以销号。要认真组织实施今年新启动的1xxxx原有和新增危房改造项目,力争明年8月底全面完成。在危改和教育基建工程中要严格工程规划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监理、质量安全、项目验收、决算审计等环节管理,严格建设程序、规范项目管理、控制工程造价、确保质量进度、提高工程效益,使危改工程成为阳光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3)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由于教育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学校建设多是“修修补补”,见缝插针,缺乏标准意识,不注意规模效应,忽视学校可持续发展,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造成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上的差距。我们应进一步整体优化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水平,逐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从今年起,根据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标准,分层次逐步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到2007年,全县标准化小学、中学、幼儿园要力争分别达到学校总数的30、50、60。为此,各镇和学校要立足现实和长远需要,结合布局优化、资源整合,确定办学规模,以镇所在地初中和中心小学寄宿制建设为重点,拟定配套建设规划,于9月底前上报县教委。加快建设南州中学、古南职高、实验中学,搬迁建设永城中学,高标准建设新×××小学,通过共同努力,使中小学校校舍建设逐步达到标准,设施设备充实完善,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4)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程。目前,我县中小学校点偏多,规模偏小,既无法合理配置师资,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难以解决边远地区学生入学难题,还造成重复建设、资源闲置浪费。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已势在必行。在布局调整上,我们要坚持“四个结合”:布局调整坚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巩固危改成果相结合;与整合优化资源相结合;与推进教育现代化相结合。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适当集中、高中规模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在尽可能开班办学,保证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一步撤并村小和初中校点,逐步取消发展空间狭小的学校。在教育结构调整上,积极整合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整合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资源,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好现有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农村中小学可根据实际情况,经批准,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在资源整合上,我们要实施“四个带动策略”:一是生源带动策略,加快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生源的整合;二是实施投入带动策略,进一步缩小校际差距;三是实施队伍带动策略,改善优化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充实强化优质学校师资力量;四是实施信息技术资源带动策略,通过网络共享优质资源。要充分利用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发展幼儿教育,建设寄宿制学校,建立实训基地,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能。目前,布局优化调整有一定阻力,我们要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