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进一步落实安全评估(评价)和建设工程“三同时”制度。各级、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评估(评价)有关通知精神,切实开展好安全评估(评价)工作,特别是非煤矿山和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估(评价),要确保达到10xxxx。对达不到安全标准的企业,要坚决进行停产整顿,直至关闭。要认真落实建设工程“三同时”制度,安监局、建设局要对这一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对没有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的建设项目(工程),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发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对不执行“三同时”制度引发安全事故的单位的责任人,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三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各级、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技能和特种作业操作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努力提高各类人员的安全素质。
四是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首先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和“消防安全责任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人头,努力形成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无缝责任体系。其次要树立抓好监管,就是为企业、为基层服务的思想,减少事故,就是为企业增加效益的观念,从宣传、培训、检查、整改、事故处理等环节体现监管工作的成效和水平。安监部门、消防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相关法规要求,深入基层和生产单位实施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处罚力度。监察部门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查处要有力,真正达到惩前毖后的效果。另外消防进社区活动已经展开,希望各试点乡镇予以高度重视,并结合社区亮点建设统筹运作。
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
2003年,我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总量大幅增长,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区发展最快的经济增长点。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的民营经济还存在总量份额不大、规模企业不多、结构层次不高、外向开拓不足、市场与产业互动不强等薄弱环节。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为民营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要牢固树立起“×××发展在民营、希望在民营、活力在民营”的观念,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经营上放开、工作上放手、机制上放活、发展上放胆。当前,尤其要注重增强解放思想的针对性、实效性,既对事又对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问题做起,抓深入、抓突破、抓落实,真心实意地帮助民营企业业主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承担起培育环境的主体责任,为民营经济的创业起步和发展提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更加完善的政策保障。其次,要大力倡导并促进形成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要敢于同民营企业业主交朋友,不争论、不张扬,消除对发展民营经济干部怕接近、金融部门怕贷款、群众怕担风险的“三怕”思想,对民营企业业主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支持、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帮助、少一些拒绝,真正形成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业主干事业、干成事业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另外,要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敢于负责、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坚决冲破一切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坚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去破解发展民营经济中遇到的难题,善于把执行上级要求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把执行政策规定与本地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把执行程序规则与营造宽松环境结合起来。凡是部门职责内该办的事,要速办“快通”;当工作运转不畅需要协调时,要及时“沟通”;在企业面临困难和矛盾时,要积极“疏通”;对有利于信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变通”。只有这样,政府部门服务才能真正到位,市场主体遇到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投资软环境才能真正改善,信州的发展才大有希望。
二是要强化措施,千方百计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加快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全力支持、加快发展”的方针和“放心、放手、放胆、放开、放活”的总体要求,突出鼓励发展和引导提高两个方面,促进全区民营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使之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明确主攻方向,突出五个重点。要在鼓励各类民营企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把扶持的重点放在那些能够提高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的实业型、成长型企业上,特别要大力支持民营科技型、流通中介型、扩大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