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要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产学研协作;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二是大力发展流通、中介型企业。要把引进流通型企业作为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环节来抓,不断壮大×××商贸流通总量、提高中心×××辐射功能。继续发挥民营经济的流通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吸引和活跃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快传统的物流经营方式向连锁、配送、仓储,以及网上营销等多形式转变,逐步实现流通方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同时,积极发展各种民营中介组织,进一步拓展经营服务领域,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多样化服务。
三是大力发展扩大就业型企业。要鼓励发展以社区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对广泛吸纳劳动力,特别是大量吸收下岗人员再就业的私营企业要给予政策优惠。用足用好用活中央及省、市各项再就业政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能减免的尽量减免,能优惠的尽量优惠。鼓励更多的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四是大力发展资源转化型企业。要依托资源优势,立足特色培育,发展资源转化型企业,特别是要组织和引导民营业主加大对高效农业、矿产、旅游、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开发特色产品,做大特色规模,发展特色经济。
五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级各部门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因势利导,鼓励更多的民营经济投向农业产业化领域,投资兴办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全力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为纽带,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组建企业集团,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与联营,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提升区域经济竞争能力
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区委、区政府年初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这里我结合省市有关精神再强调六方面工作:
(一)扶优扶强,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与名牌产品。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要的是要明确我区工业在全国乃至世界整个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突出特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立足于打造闽浙赣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大力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光学电子以及机械制造等4大主导产业,尽快形成对全区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其次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大力培育大企业集团。重点扶持博能集团、成功信息、惠达纺织、宏福服装、海潮纺织、傅氏家纺、名驹制衣、桑王绢纺、华澳皮革、众力光学、陆羽泉啤酒以及天元金属等一批行业吸引力强、市场前景好,产品潜力大的企业做大做强,并以上字牌仪表、三清牌棉纱、陆羽泉牌啤酒、方圆牌漆包线等知名产品为龙头,加快上下游企业纵向组合,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品牌经营,加快相关企业的横向重组,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实施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双轮驱动,引导优质资产、优秀人才向大企业集团集中,扩大集团规模,打造地方工业的“航母”,把优势企业做强做大。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高投入才有高产出,投资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是实现规模膨胀的直接途径。今年要重点实施惠达纺织xxxx锭纺纱扩建工程、成功信息集成线路板卡项目、陆羽泉啤酒年产1xxxx吨啤酒项目、奥康油脂药用油品、丰源实业碳纤制品、天元金属年产万吨高纯氧化锌项目、索密特汽配汽车电子升降器项目等一批技术起点高、关联度大的技改项目。当前,我区工业运营资金不足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获取资金的来源主要靠银行贷款。要想加大投资,就必须在招商引资、启动民间资本、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上狠下功夫。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利用外埠资本,拓宽发展空间。要发挥产业优势,从单一产品引进外资向整个产业全方位合作转变,抓住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以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着力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业等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推动和引导外资投向我区的优势行业和企业。发挥资本整合优势,从技术合作向资本合作转变,引导外资参与企业改组改造。要依托现有的企业,围绕优势产业,主动策划一批大项目,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全力推进今年已包装策划好的大项目招商建设,尽快形成区域经济块状发展的新亮点。博能集团、惠达纺织、成功信息、华盛制革、天元金属、桑王绢纺等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要瞄准国内外一流企业作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