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推进信息化,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手段。要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研,鼓励支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课题研究。达标、示范学校每年都要有科研计划,落实课题研究。
(3)关注学科整合,确保有效应用
各地、各校在推进二期课改的进程中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要配合教师进修学校和信息中心切实抓好二期课改引领的整合示范、整合模式和复习专题的网络学习资源的规划研究和摄录工作,为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并保证每天学校所有电脑的有效使用,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同时要注意归纳和总结网络教学中一些共通性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使得我们各个学校在开展这方面的教学的时候,能够很快地进入正轨。在这个方面,装备处要配合教育学院的各科教研室做更多的调查研究工作,可以给各个学校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对于信息化应用工作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4)合理使用设备,力争硬件满荷运作
各地、各校应尽可能多地开放已建成的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电化室,这些价值昂贵的设备只有充分及时地使用才能体现其价值。分管领导要对"一网四室"的使用作出满负荷运作的安排。能到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演示室上课的要尽量安排到这些专用教室中上,让学生有充足时间接触电脑,借助网络寻求资源,探求知识。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利用课余时间开放电子阅览室及网络教室,保证每天有一小时左右让学生自由接触电脑、接触网络的机会。并依照合情、合理和合法的原则,创造条件利用双休日开放"一网四室"。这里同样要注重任务驱动,有的放矢,要让学生知道哪些网站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不能盲目使用。从2004年起,市教育局将责成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各地、各校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学校的使用效益要在网上公布,今后的设备配置将根据各单位的使用情况,用得多,用得好的单位优先配置,对用得少的单位由督学室发出敦促改进通知;每年对各校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给予评比奖励。
以上简单谈了一些关于信息化应用的一些思想,以及各个学校要大力开展网络教学的意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以网络教学来取代我们的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是我们的根基,是基础。实际上,网络教学也是对我们的传统教学的思想、方式或者方法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开拓一种新的教育领域,它不是取代。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明确。我们要在我们共同的实践中,来证明它的优越性、超前性、合理性、适用性,从而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二、加强管理,均衡装备,全面提升我市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根据我市目前教育技术装备的现状,我们要充分认清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实现装备工作由传统实验室装备向"大装备"转变的工作思路;明确装备部门的职责和定位;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装备部门的职责是什么,装备工作的范围是什么,装备工作的任务是什么。当前,我市的中小学装备工作要在"建、配、管、用"等方面下功夫。要根据×××市情,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出一条加快全市装备工作进程的可行之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物质准备。
过去的几年,是很不平凡的。全市装备战线的同志们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在基础性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总结过去几年装备工作,我们可以概括以下几条基本经验:一是各级领导特别是教育部门领导高度重视装备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力度;三是广大装备工作者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过去几年的成绩和经验,令人鼓舞,令人振奋,为做好今后的装备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但我们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装备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装备观念不新、基础性和现代化装备工作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装备工作发展不平衡、装备经费投入不足、装备人员待遇问题有待解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1、充分认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要性
教材、教师和装备作为教育的三大物质支柱,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践教学和教育手段现代化重要的物资、技术保证。教育装备工作是素质教育的载体,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立足点和突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