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属扶持加强之列。去年底下发的《×××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陕政发[2004]47号)也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国家对农业实施支持与保护的重要渠道和改革农机管理方式的切入点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转变政府的扶持方式,是应对加入wto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更完整更全面更科学的扶持载体,便于更好地实施“绿箱政策”,开辟了政府支持保护农业的又一重要通道。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符合农机管理方式改革的方向,有利于逐步形成职责明确、运转灵活、有序高效的农机管理体制,避免政府对农机管理的“越位”与“缺位”,更好地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
二、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依法治农方略,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以强化载体为重点,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巩固支撑为根本,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突出公益性技术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突出农机综合执法,健全农机执法监督网络,逐步形成服务与管理协调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构建适应新阶段农机发展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为我省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和公正、规范、高效的社会管理。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一要结合区域农业及农机发展特点;二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农机服务具体需求状况;三要协调农机内部管理、科技、教育培训、推广、安全监督等之间的关系。
2、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3、营利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4、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的原则。
(三)建设目标
围绕我省种植业、果业、畜牧业三大区域布局规划,在2006年一2010年的建设规划期内,逐步建成一支队伍精干、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装备精良、运转灵活高效,能分别承担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农机执法职能的服务与管理体系。
——农机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构建起以国家农机推广服务机构为主体,科研教育单位、企业、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广泛参与,上下连贯、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运行有序、结构开放的基层农机服务网络,成为提供公共性、一般性农机技术服务的有效组织载体,拓宽科技下乡渠道,提高成果转化能力,满足农民对农机服务的多种需求。
——农机公共服务设施有明显改善。农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较大进展,服务功能有较大提升。
——农机组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大力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实现40以上的主要农业劳动通过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完成。
——农机执法监督能力有明显增强。建成一支以综合执法为基础、法律法规授权的农机管理、监理、质量监督等专业执法相配套的专职农机执法队伍,执法装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