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负债万元以上。由于财政困难,乡镇普遍拖欠干部职工工资。区乡工资统发前,有个乡镇的工资只发到今年月份,其中吴城、吴集两个乡镇拖欠达半年之久。可以说,目前绝大多数乡镇财政困难重重、入不敷出。与此同时,一些乡镇胆大妄为,将税改为费、坐收坐支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扰乱了正常的财税秩序。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税源少,有的乡镇甚至无税可收。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加快税源建设,大力培植经济新增长点。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凡是积极新上项目、上大项目的乡镇,财政收入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财政状况都在逐年好转;凡是没有新项目、没有新税源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财政状况每况愈下。加快税源建设,促进财政增收,推动经济发展,既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更是困难所逼、人心所盼。
首先,加快税源建设是解决当前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措施。虽然去年全区财政收入突破了亿元,但仍然是吃饭财政,有限的财力只能保开门、保运转、保必办。在这种形势下,调资政策难以兑现、各项改革难以深化、城市建设难以加快、社会保障难以扩面、社会事业难以发展。可以说,财政问题不解决,经济就难以发展,社会就难以稳定,政权就难以巩固。只有加快税源建设,切实增加区乡财政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中的各类矛盾和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
其次,加快税源建设是实现“十五”目标的重要途径。“十五”时期,全区将实现由农业区向工业区过渡、由拮据型财政向平衡型财政过渡、由基本小康向宽裕小康过渡的目标。工业是实现“三个过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农业区向工业区过渡,其他两个过渡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虽然我区去年实现了二产超一产,但剔除建筑业,工业的增加值并没有超过农业。加快税源建设,就是要突出工业、主攻工业、壮大工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不断优化经济结构,逐步向“二三一”转变,这是我们所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同样,要实现“十五”期间财政翻番的目标,更需要大力发展工业项目、高含税项目。只有工业发展了,税源项目增多了,财政收入增加了,才能保证“十五”目标的全面实现。
第三,加快税源建设是强区和富民的最佳结合点。新上税源项目,加快税源建设,不仅是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强区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富民步伐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区实施的元明粉、辉煌太阳能、塑胶基布、双鹤药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对全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上半年仅上海太平洋、×××南风两个元明粉企业就入库税金万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两番多。同时,这些新上项目还提供了一批就业岗位,并带动了三产的发展。加快税源建设、主攻财政增收,并不是忽视农业发展,不关注农民增收。新形势下,发展农业必须跳出农业,×××农民必须减少农民。仅仅就农业抓调整,农民增收的空间很小,必须通过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扩大农民增收空间,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在“强区”的同时实现“富民”。这也是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根本出路。也可以说,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有农村的现代化。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区上下都要牢固坚持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税源培植为重点,坚定不移、倾尽全力地加快税源建设,尽快扭转财政拮据状况,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
二、围绕财政增收,强化五大措施,大力培植新兴税源
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区经济工作要坚持以加快税源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工业经济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根本途径,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园区发展、招商引资、企业改革和环境改善五项工作,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努力为全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一)加快项目建设,全力培育经济新生点。
项目是载体和抓手,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