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改革。只有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中国现行事业单位改革,才能实现中国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目标。所以,事业单位改革是形势所迫,是大势所趋,早改革,早主动,早改革,早发展。
水利部党组大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未雨绸缪,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汪部长多次讲:水利部需要树立四个支撑体,一是规划设计,二是科研教育,三是政策法规和经济的研究,四是管理。政府的职能是宏观调控,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微观运行中间需要一个桥梁。从水利事业发展的需求来看,也需要这么一个支撑体,综合事业局就是要在这个支撑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要求,综合事业局要“做活、做好、做实、做响”。做"活"就是要到市场上去,寻找自己的位子。做"好"和做"响"是相互联系的,要靠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建立起信誉。做"实"就是要逐步将综合事业局的各项工作集中管理,形成管理实体,增强市场竞争力。做"响"是名声问题,就是对外要多用综合事业局的名义。其中,要害是做"活"、做"实"。
汪部长强调,综合事业局要在社会上自立,能社会化的就社会化,能企业化的就企业化,要尽量朝这个改革方向走。只有综合事业局壮大了,综合事业局的牌子树起来了,才能说明改革的成功。
第三,改革是综合事业局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水利事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大幅度增加了水利投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治水方针和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中国水利要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这种高速发展和转变,给综合事业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但综合事业局要在这个大舞台上表演好,关键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机构,有一个好的机制。但我局目前的机制还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我们是成立时间不长的新单位,是多个不同业务性质单位的组合,局机关承担了众多后勤服务性的辅助工作,无法集中精力做好行政管理工作;二是对二级单位松散、粗放的管理,形不成合力,重大业务管理的职能发挥地不好;三是局属事业单位对部机关的依赖性过强,社会化程度不高,缺乏社会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动力;四是所属企业长期沿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责任不清,权限不明,无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五是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也不尽合理。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综合事业局的发展。我们要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真正有一个大发展,就必须进行实质性的深层次地改革。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坚定不移地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2006年,我们改革重点是进行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干部管理制度与劳动人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与分配制度的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和企业员工劳动合同制,逐步推行职称评聘分开,研究制定新型的分配制度和办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具体改革步骤是:一季度末完成局机关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定岗定位工作,争取2月底前完成。3月底前,完成局资产经营体系的调整。6月底前,完成局属在京事业单位的改革。下半年,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除完善自身体制外,要并入局资产运行体系之中运营。
通过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事业队伍和建设强大的经济基础,朝着自立于社会、企业化管理的目标迈进,尽快实现综合事业局一体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汪部长对成立综合事业局的要求,才能使综合事业局有一个大发展。目前,我局购买了办公楼,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为实现一体化管理和谋求长远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认真做好十大主体业务,为行政和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保障和基础
汪部长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指出,党的十六大突出地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把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一起列为基本国策。我局十大主体业务都与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水利工作有关。要紧紧围绕水利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要通过建立以水利建设现代化技术、水利管理信息化技术、生态环境改造技术为重点的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我局综合技术优势,把我局十大主体业务“做活、做好、做实、做响”,以主动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国内外市场,成为水利部在行业管理、项目管理、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业务和管理支撑。具体讲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科技推广应用工作。要重视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坚持不懈地用高新技术对水利行业进行技术改造。要认真完成水利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