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我们如能做好两方面的工作,这种局面完全可以改观。一是教育决策者们要痛下决心,遏制一、二中垄断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打破其优质生源、优质师资“独家经营”的权限,将优秀苗子、优秀师资均衡分配到×××、农村所有完中。教师进城要慎之又慎,学生非正常流入×××的渠道要坚决堵死。二是各农村完中自身要努力,要在办学条件、管理措施、师资保障等方面优化环境,尤其是要狠下决心提高教学质量,留住学生,稳住师心。倘若完中教学质量日升,高中学生人数将会怎样提高?基数扩大了,高考上线人数又会怎样增加?有了质量,有了基数,完中办学即入良性发展轨道,这即为xx的高考提供了遍地开花的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将来“普高”坚定了基础。
3、争取党政重教,依法落实各项教育经费的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促成农村、×××教育资源共享
一要改革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强有力的农村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优先满足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就学的权益。各级政府应本着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改革县市财政支出结构,拓宽县级财政教育投入尤其是农村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促成各级财政投入向边远学校或薄弱学校倾斜,而不是像过去样只向×××学校或重点学校倾斜。
二要鼓励社会、企业团体及个人捐资助学或扶贫助学,相应改变农村学校的办学模式。可采取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私立学校等多种形式,减轻公立学校的经费负担,将节余的经费投向农村公立学校。
三要鼓励农村学校自立更生。政策要放宽,允许学校利用节假日和当地地理优势资源,采取勤工俭学、学校创收获得部分经费。物价、审计等部门不要借故索拿卡要。
四要大力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抢点教育制高点,追赶×××教育的步伐,跨越农村、×××教育间的鸿沟,促成农村教育现代化,实现农村、×××教育共同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条捷径。推进教育信息化自然面临着重重困难,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解决农村教育经费问题,加快实现校校通工程,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实现网络教学及网上办公,满足农村青少年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4、改革师资调配流动体制,继续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开办寄宿制中心学校,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效益
首先应建立师资流动管理的配套制度。一要建立骨干教师交流机制,要鼓励×××教师到农村支教,鼓励编制富余学校到薄弱学校支教,有计划地开展定期交流制度。要采取可行措施,缩小农村与城市教师收入上的差距,帮助边远山区贫困教师改善福利。二要真正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聘任机制,强化岗位聘任,实现教师聘任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三要建立农村学校学科短缺教师的“对接培养”制度,完善教师培训进修制度。
其次应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要对调整布局后的中小学作出统一规划,集中财力办好农村寄宿制中心校。因为农村学校点多面广,需改善办学条件的钱相当有限,如果将有限的钱平均分配到各校的话,是难见效果,意义也不大的。有条件的乡镇要以完小或中心初中为重心,联合几所联小,办成寄宿制中心学校,可以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也可以是小学到高中的完全学校。范围较宽、路程较远的中心学校,要租车接送学生集中学习。其他地区也要因地制宜,或撤并或隔年招生或办复式班,将农村分散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集中办学,是对现有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解决教师难派、管理难到位的问题,有利于逐步提高农村的综合办学效益。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