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负责、力量统一调度,从而使党工组织的人力资源整合实现了最优化,既基本满足了党建工建的工作需要,增强了合力,又减少了工作人员,符合业主投资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客观要求。鼓励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工会主席“一肩挑”,引导党员业主担任企业党组织书记,积极推荐优秀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工会负责人进入企业领导层,推荐企业领导层的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工会领导班子,形成互相渗透、交叉任职,提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工会干部在企业中的地位,为开展党建工建工作提供身份上的保障。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工会主席“一肩挑”的2xxxx,党员业主担任企业党组织书记的1xxxx,党工组织中交叉任职的17xxxx。
三是制度建设上互相融合。我们既注重发挥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又注重发挥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找准党工共建的结合点,建立健全互相融合、互相带动的党建工建制度。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协力探索党员、会员管理制度,探索并制定了党组织决策程序、工会日常运行流程、党员先锋岗、科技示范岗创建制度、党务工作者、工会干部培训制度、流动党员、流动会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制度。全面建立职代会制度,推动百人以上的非公企业普遍建立职代会,百人以下的企业采取区域、集群、行业联合等形式组建职代会,把党员的权利和职工的权利有机统一,全面落实党员和职工的知情建议权、审议协商共决权、监督评议权。不断深化工资集体协商及集体合同制度,党组织、工会和企业共同围绕工资报酬、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安全卫生、社会福利等企业劳动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建立了平等协商的协调机制。全县职工在2xxxx以上的39xxxx非公企业全面推行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逐步推行集体合同等制度;职工2xxxx以下的非公企业,由乡镇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
三、整合活动资源,发挥核心作用
一是载体共设。结合非公企业的实际,围绕“企业需要、业主认同、党员欢迎、职工拥护”的目标要求,探索党工共建的活动方式。在活动载体上,把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组织、工会的“双争”活动有机结合,争创“五好”(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作用好、反映好)党组织,争创党员责任区、示范岗,争创学习型工会,争当知识型、技能型职工,不断增强党组织、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党员、职工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岗位创新能力;在活动形式上体现企业特点,尽可能业余化、小型化、分散化,把党工组织的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在活动时间上,除了必须集中的重要活动外,一般不占用正常生产经营时间;在活动内容上,把学习教育活动与企业文化活动、管理活动和党组织、工会牵头组织的技术攻关、产品销售等活动结合起来,防止活动载体与企业生产经营“两张皮”。
二是活动共搞。我们把党的活动和工会组织的活动紧密结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产生共振效应。将党组织开展的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工会组织开展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百千万献计献策”等活动紧密结合。广泛动员党员、职工通过技术操作比赛、才艺展示、优质服务竞赛、“金点子”大赛等活动,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全县涌现出创新能手4xxxx,科技示范岗1xxxx,技术革新项目3xxxx,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25项;组织了百名企业家、千名党员干部和万名职工,对如何加快企业发展提建议、想办法、出主意,共召开座谈会1xxxx,发放征求意见表15000份,梳理出46xxxx条意见与建议。把党组织的“心连心”活动与工会的“送温暖”活动紧密结合。去年以来,走访慰问了48xxxx困难职工,发放救济款物16.xxxx元,帮助7xxxx考入高等院校的特困职工子女圆了“大学梦”;成立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为广大职工提供经济、技术、法律援助,目前已为98xxxx下岗职工提供技能培训,受理职工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