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失学,还要努力使孩子们上好学、不厌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和生存发展能力。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排斥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只有保证较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素质教育,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才是人民群众欢迎和满意的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逐步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和比重,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从而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要加快泰州高教园区建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将高教园区建设成为办学集约、格局开放、资源共享、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和科研创新基地。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发挥名师治学、名师治校的重要作用,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数量足够、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大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党政领导干部队伍。要认真做好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要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和家庭、社区的特殊作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进步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为建设和谐美好新泰州培养一大批有用人才。
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建设教育强市的动力和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要继续解放思想,用改革创新的思维来定位教育、谋划教育、发展教育,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公益功能,也要重视教育的生产力特征和社会生产功能;不仅要将教育发展视作政府的责任,也要重视社会、家庭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不仅要重视公有制教育的骨干作用,也要重视非公有制教育的巨大能量;不仅要重视教育培养杰出人才的特殊机制,更要高度重视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帮助广大劳动者增长劳动技能的普遍意义。全市上下要继续高举教育改革的旗帜,让一切有利于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教育率先发展的资源能量充分释放出来,让一切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出来,让一切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服务的功能充分展现出来,大力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以造福社会,满足人民。义务教育要坚持以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辅,各级政府要随着财力的增长增加教育开支,保证义务教育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非义务教育要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按照存量不减、增量放开的原则,实行“两保证、两鼓励”,即保证公办教育包括优质教育的既有规模,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学可上、上得起学;鼓励优质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家庭为教育投资、花钱获得新的教育机会,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成果。要逐步调整和理顺市区教育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市区两级共同办好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要进一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充分利用泰州的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国内外的学校和其他投资者来泰州合作办学。总之,就教育的改革创新而言,只要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利于增加教育投入,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都可以大胆试验、积极探索,都应当给予保护和支持。
五、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形成建设教育强市的强大合力
建设教育强市,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教育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