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取得成效的最实际的检验,意义非常重大。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搞好今年特别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和压力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增加农民收入、突出抓结构调整不动摇,坚持推进结构调整、重抓龙头企业建设不动摇,坚持党委、政府强力推动不动摇,坚持确保完成三年调整任务目标不动摇,把全市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焕发出来的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引导凝聚到当前和今年农业结构调整上来,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扎实有效、推进有力的工作措施,确保全市三年集中调整取得让群众满意的实实在在的成果。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实现农业结构规模调整的新突破今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继续坚持以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为主线,安排专项奖金,采取直接补贴的办法,集中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化种养基地,建设一批种养大户、专业村、专业乡、专业区域,确保完成三年集中调整的目标任务。当前,要集中力量在夏季农业结构调整上搞突破,务求大见成效。(一)落实规划目标。市委、市政府已将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三年责任目标明确到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对照三年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回头看活动,认真查看三年责任目标到底完成了多少,还有多大欠帐,要按照确保按期完成的要求,制定更加具体详实、切实可行的调整规划,搞好细化分解,确保把调整任务和政策措施逐一落实到乡镇、村户、地块,落实到责任单位和人头,决不能纸上谈兵,大而化之。就全市来讲,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任务目标只能超额完成,不能随意降低。就县市区和乡镇而言,除了完成今年的调整任务外,还要把前两年的歉帐补上,确保粮经比例调整到40:60。当前,要紧紧抓住麦收前不到一个月的宝贵时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织专门力量,逐乡、逐村、逐户、逐地块地调查摸底,抓好调整面积、品种、保障措施和干部责任的落实,搞好具体指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调整到位。(二)实施分类指导。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档次水平,必须从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现状和客观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全市要按照“开发东部,提升中部,突破西部,建设路域瓜菜产业带”的要求展开调整布局。东部山区要搞好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和节水型旱作农业;中部地区要着力在苗木花卉和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高效种植基地建设上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西部地区要选择一二个主导产业或产品作为突破口,搞好规划布局,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搞突破,力争今年大见成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平衡发展。加快路域反季节瓜菜产业带建设,要充分发挥路域运销便利、信息快捷的优势,在国道、省道、市县公路两侧各100xxxx范围内,按照“统一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规模推进”的要求,力争三年内建成全市路域设施反季节瓜菜产业带。在具体要求上,一是调整起步较早的乡镇,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命名表彰的“十大特色农业种养基地”,要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同时,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出口基地。二是调整已经起步上路的乡镇,要先把优势主导产业和产品,通过引导扶持,采取综合有效措施,促使调整上档升级,尽快形成基地规模和产业规模。三是调整基本没有破题的乡镇,要因地制宜,选准调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确立主导产业和产品,选择班子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进行试点示范,从一户、一个地块、一个村庄开始,从培植专业户、专业村突破,由小到大,迅速推开,尽快高出区域规模。(三)突出规模调整。基地化、规模化、专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没有效益。尽管两年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产业规模小、数量少,产业聚集度低、规模化、基地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今年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调整专项扶持资金,对规模种养基地建设给予直接补贴,就是要解决规模调整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在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