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实行从紧控制,对此,绝大多数机关干部是理解和支持的。但就是有少数机关干部不顾宜兴的实际,只讲自身的利益,不分忧,反添乱。有的牢骚满腹;有的工作消极;有的甚至散布不实言论,客观上起到了挑动其他机关干部对市委、市政府不满情绪的作用。再如,由于发展速度较快,这几年我市征地多、拆迁多,面广量大,工作中难免发生一些问题。应该看到,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做好过细工作,是完全能够圆满解决的。但一些机关干部在执行相关政策的过程中,不是和市委、市政府保持一致,不是全面理解政策、正面宣传政策、坚决执行政策,而是不负责任地评头论足,说三道四。特别是在市政拆迁中,有的机关干部为谋取个人私利,和少数不明真相的普通群众一道抵制拆迁工作,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又如,市级机关中的小道消息再度盛行。在一些部门许多政策措施很难落实,但一些旁门左道的东西却传播得特别快、特别广。一些机关干部工作不尽心尽责,却对领导的升迁去留倍感兴趣、极度关心,某某要调走了,某某要当什么官了,似乎他们是知情者,甚至是干部任免的决策者。这些现象的存在,混淆了群众视听,搞乱人们思想,使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受到了破坏;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动摇了人民群众对市委、市政府的信任,损害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权威,各项工作的推进受到了严重影响。如果任其发展,就会使正气失去市场,歪风得以抬头,使一些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方向,在严峻考验面前不堪一击,进而阻碍个人的进步,贻误宜兴的事业。
二是中心意识不强。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要求机关工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但遗憾的是,我们有的机关和机关干部并没有按照发展的需要,很好地确立起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强烈意识。比如,一些机关部门管理角色错位,服务意识淡薄。少数管理部门游离于地方经济发展之外,只讲对上负责,不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有的管理部门重管理轻服务,重检查轻指导,重处罚轻规范,摆不正部门履行管理职能与服务经济发展的关系;一些机关干部甚至是一些领导干部,总是以管理者、监督者自居,自觉不自觉地奉行“以我为中心”的思想,致使部门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脱节,甚至相对立。再如,一些机关和机关干部利益至上,与民争利。有的为基层服务不愿挑担,而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上千方百计、处心积虑、动足脑筋,一些部门搭车收费的现象又呈上升势头,基层企业和群众只能苦笑着戏称为“服务就是收钱”、“指导就是摊派”、“检查就是罚款”;一些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到企业横挑鼻子竖挑眼,目的只为从企业拿点好处、得点实惠,“几条香烟一顿饭,一切事情都好办”;少数行业垄断部门还利用垄断权力,强买强卖,增加了基层工作的难度,加重了企业发展负担。又如,少数机关干部办事不公,搞亲亲疏疏。一些职能部门的中层或经办人员在接待基层和企业的办事人员时,区分三六九等,采取不同对策。对不熟悉的,不是不理不睬就是态度暧昧,能办的事也不给办;对待熟人或亲友,端茶递水热情相待,不该办的事也能办。还如,有的机关及机关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一些职能部门死抓着权力不放,“小权放中心,大权留部门”,致使证照中心成了“收发室”,基层群众办事还是要跑马拉松;有的机关干部办事按部就班、慢条斯理,基层急煞,他却依旧优哉游哉;有的见到需要与其他部门协调的事情,不是推三阻四就是相互扯皮,误了基层的事,伤了群众的心;还有一些部门的个别领导在市领导出面协调后,阳奉阴为,口头好好好,就是不执行。这种机关工作与经济工作不合拍、与基层工作不同步的状况,背离了机关职能,削弱了发展合力,伤害了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损坏了我市的投资创业环境,最终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三是工作作风不实。有些机关干部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执行不够、实践不够,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比如,一些机关干部思想僵化,观念落后,不适应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新形势。有的因循守旧,固守陈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仍然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老办法、老方式想问题、办事情,其他地方多年以前就可以办的事,在我们这里就是办不了;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仅自己没有一点闯劲,丝毫不敢创新,而且对基层和群众的创新创造不关心、不支持,甚至充满抵触情绪;还有的死搬教条,上级没有规定的不办,周边没有先例的不办,领导没有交代的不办,片面强调政策刚性,就是不讲执行政策的灵活性。再如,有的机关领导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有的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工作浮在表面,抓落实虎头蛇尾,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实效;有的对新形势、新问题、新工作疏于关心、缺少研究,一旦遇到矛盾,能躲则躲、能避则避;有的机关领导缺乏正确的政绩观,不问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