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已经拿到的项目,都会被别人抢走。如果是这样,我县在全省的位次,将会严重下滑,建设×××省经济强县的目标就会落空。建设×××省发展环境最优县,是建设×××省经济强县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把×××省发展环境最优县,作为一种品牌,亮出去,叫出去,招商引资,抢商争资,争取更多、更大、更好的项目,在全县形成千辛万苦跑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千军万马争项目的热潮。为确保党代会确定的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各重点工程和项目涉及的乡镇、村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认真为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搞好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一路绿灯,确保完成。
三、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努力形成优化发展环境的强大合力
实现发展环境的根本好转,必须加强领导,强化协调,把软环境当成硬任务,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把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亲自主持谋划、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查落实;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及时协调解决发展环境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其他领导既要抓好分管业务工作,又要抓好分管部门的环境建设;各行业、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解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落实。要建立健全优化发展环境的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所辖范围一旦发生损害甚至破坏环境的案件,不仅要严肃查处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领导的责任,真正做到级级有责任、层层有压力、逐级抓落实。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在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广泛深入地开展“打造信用xx,优化发展环境”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争当形象大使”的活动,进一步强化为“第一要务”服务的意识,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发展,靠创新的思维指导实践,用改革的办法谋求赶超,在全县上下形成“优化环境是功臣,破坏环境是罪人”的共识。各新闻媒体要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宣传报道的力度,大力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重大决策和规定;宣传和报道各部门、各行业在改善投资环境、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和帮助排忧解难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和具体做法;宣传报道企业和投资者在我县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同时开通“新闻热线”,及时受理和跟踪报道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持久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
(三)强化协调,形成合力。优化发展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集中治理的强大合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部门交叉问题的协调力度,使问题及早得以解决。各职能部门要主动找准位置,认真履行职责,坚决克服本位主义思想,自觉做到小道理服从大道理,部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部门之间既要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又要相互支持,主动配合,做到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声音一股劲,共同搞好全县环境建设的“大合唱”。
(四)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优化发展环境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是一时、一事能够解决的问题,必须常抓不懈,始终坚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优化环境的重大问题上,放在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上,放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上,放在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上,切实把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向一个新阶段。
(五)严格制度,严明奖惩。县委、县政府在《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方案》中,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当前要突出抓好三项制度:一是服务承诺制。县直各部门要结合民主评议活动,围绕群众和企业反映最强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制定刚性措施,作出新的具体承诺。措施的制定,不求全但求切中要害;不求多但求实在管用;措施的出台,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承诺,向社会公布,并确保承诺兑现。二是“一次查实下岗”制。对各类投诉,要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执法部门、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凡因作风粗暴、故意刁难、推诿扯皮、不负责任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经群众举报并被查实后,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投诉人予以调离,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党政纪处分直至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决不姑息纵容。三是“一票否决”制。凡因破坏发展环境被投诉查实,造成严重后果的,除严肃查处违纪人员外,对所在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年终不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