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会、社区居委会居务公开、《社区居民公约》、《社区管理规章制度》等,规范了各项工作程序。五是社区广泛开展居务公开工作。实现公开内容、时间、场地和程序的规范统一。
(六)加大社区投入,改善服务条件。一是社区干部生活待遇不断提高。社区居委会干部补贴由原来每人每月12xxxx提高到现在的云岩、南明、白云、小河四个区每人每月50xxxx,乌当、花溪区每人每月30xxxx,一市三县每人每月22xxxx。并对离任的社区居委会干部实行一次性补贴。各街道办事处还对群众满意的社区干部进行奖励,南明区及云岩区的普陀、威清等街道办事处还对社居委会专职成员实行了养老保险,解决了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后顾之忧,进一步稳定了社区干部队伍,调动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社区办公条件极大改善。为改变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2002年底在对全市社区办公用房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全市共投入240xxxx万元修建了23xxxx社区办公用房,解决了全市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困难的问题。三是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得到加大。按照“数字化”建设和“便民利民”服务工程的总体要求,市社区信息管理软件已在全市投入使用,投资50xxxx元建立的市民政社区服务呼叫系统96796服务热线已于2005年9月1日开通,形成了市、区、街、社区为一体的社区服务网络。
(七)社区服务力度加大,群众满意程度提高。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各社区把服务群众,造福居民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满足群众需要,维护群众利益。结合我市当前社区发展的实际,广泛开展以便民利民、救助救济、医疗保健、治安、环境、文化等为服务内容的“五个”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开展“五个”服务体系建设,两年来向社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652xxxx,面向困难群众实施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359xxxx,帮扶救助社会困难群众5529xxxx次,帮助1178xxxx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二是通过开展科技、文化、法律、卫生等“四进社区”活动,对下岗职工、待业青年、流动人口和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同时,通过组建乒乓球协会、武术协会、集邮协会、腰鼓队、晨练队等群众性文化组织,积极举办舞蹈、书法、美术、乐器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广泛开展体育、读书、演唱比赛等各种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常年不间断。三是各社区以创建“安全社区”、“无毒社区”、“平安贵阳”为载体,层层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在社区设立警务室,推行“一社区一民警”,组建义务治安巡逻队,推进群防群治工作。各社区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式,开展法制教育咨询、民事调解服务335xxxx。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68xxxx,挽回群众经济财物损失139.xxxx元。四是优化社区环境。各社区结合我市“为民办实事,满意在万家”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围绕“一排、二降、三畅、四增”十件利民工程,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完成危房排危实施工程57项,共100xxxx,降油烟噪音污染1082项,共50xxxx户,完成涉及道路、排水、用气、化粪池等改造的“三畅”工程1524项,协助完成增公厕、增垃圾台、增绿地、增路灯的“四增”工程340项,为社区群众、驻区单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不断改善了社区环境。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看到,我市的社区党建及社区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离“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的创建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地方对社区党建及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充分认识,没有把社区建设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二是社区班子建设有待加强,社区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调动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一些社区工作者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偏低,素质不高;一些社区党组织班子不健全;一些社区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社区居民、社区单位还不能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社区中介组织发育不全,参与程度低,社区力量难以形成合力。三是社区建设投入不足。表现在社区干部的报酬偏低、社区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个别社区办公用房和社区活动中心的设施简陋,功能不够齐全,社区环境卫生情况还有待完善。四是社区党建及社区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我们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必将影响全市“三优精品”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影响贵阳争创“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活动的进程。
二、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组织动员全市力量以“三优精品”社区创建为载体,努力把贵阳建成“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
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