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全市共争取和安排技改财政贴息和项目补助资金95xxxx元、工业发展资金20xxxx元,促进我市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和对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我市企业出口创汇和发展壮大。积极创新服务机制,发挥担保公司担保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按照市委关于建设“中国第一山”的要求,积极筹集财政性资金878xxxx元,支持打造“中国第一山”的有关交通建设和环境改造项目。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财政支农工作。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在预算安排上,全市各级政府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对农业的投入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年共投入各种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资金450xxxx万元,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市级专门安排粮食生产专项经费35xxxx元,支持优质粮食生产和科技示范工程。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向上争取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390xxxx万元,用于扶贫新村建设和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了全市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将农村卫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争取和安排农村医疗卫生专项经费,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教育投入力度,争取和安排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102xxxx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落实农村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后的财政保障措施,继续开展“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107xxxx元,用于民族区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同时还积极帮助×××实施“两基”攻坚工作,争取和安排专项资金135xxxx元,保障了×××顺利通过“两基”验收。认真落实中央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财税政策。认真执行有关停征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降低xxxx百分点和少数民族区县农牧业税全部停征的政策,并落实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80xxxx万元,既维持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政策,将粮食直补资金184xxxx万元直接补贴到种粮农民手中,增加了农民收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多渠道筹集财政性资金640xxxx万元,用于解决各种政府工程欠款和历史遗留的农民拆迁补偿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利益。积极开展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争取和安排劳务开发培训经费27xxxx元,培训农民工2xxxx人次。开始着手研究失地无业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正在开展有关准备工作。
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2005年,各级财政部门把维护社会稳定,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妥善解决困难群体生产生活问题作为财政保障的重点,当年全市实际支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157xxxx元,发放失业救济金85xxxx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506xxxx元,拨付职工安置和稳定支出777xxxx元,保证了全市700xxxx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xxxx名失业人员、7.3xxxx名城镇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向上争取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资金212xxxx元,解决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市级安排再就业资金55xxxx元,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代缴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担保发放小额贷款60xxxx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是发挥市带县功能,支持区县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积极向上反映我市区县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多渠道落实转移支付资金5.88亿元,保障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继续对民族区县和贫困县经济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为三个少数民族区县和财政困难县×××、×××区落实和安排各类转移支付补助资金3.30亿元,促进了民族地区和困难区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了对困难区县的资金调度,为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和正常运转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另外,各级财政部门还切实把工资发放和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继续实行工资直接支付,充分保障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和基层政权正常运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精神,千方百计安排各类财政性资金,支持交通建设项目,改善我市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确保了本届政府最后一年全市财政收支平衡。
(三)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全面深化财政改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