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水利工作要在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任务十分艰巨。当前,我省水利建设发展形势很好。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特别是经过`98大水以来的大投入、大建设,水利的“家底”更加厚实,服务“三农”的能力显著增强。但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相比,也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依然严峻;水污染、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凸现;水利社会管理和行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水利行业自身的发展基础还需要夯实等等。“十一五”期间,我们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湖北的要求,围绕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将水利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放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水问题上来,为满足新农村建设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将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摆在首位。在巩固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尽快解决我省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要优先实现高氟水地区、苦咸水地区、血吸虫疫区和局部严重缺水地区的饮水安全,使农村居民在获得生存基本条件的饮用水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保障。
二是抓好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在河流综合治理、人畜饮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中统筹考虑水利血防设施建设,并对改建设施增补必要的血防措施。重点抓好四湖、汉北河、富水、陆水等流域的水利血防工程建设,为彻底“送疫神”作出贡献。
三是加大水土保持和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搞好主要水源地监测站网建设,建立水污染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加强水功能区划和排污口监督管理;完成武汉江湖连通等水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力度,完成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面积800xxxx公里。做好服务南水北调和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试点工作,抓好移民搬迁安置、库区水土保持与污染防治,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这些都是我们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四是搞好泵站更新改造与灌区续建配套建设。完成全省60处、总装机5xxxx千瓦大型排涝泵站的更新改造;搞好已纳入规划的3xxxx大型灌区和争取纳入国家规划的xxxx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4xxxx重点中型灌区和1xxxx山区万亩灌区水利骨干工程建设。恢复、改造灌溉面积123xxxx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xxxx亩,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200-360xxxx亩,为农民增产增收与国家粮食安全打好基础。
五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抓好襄樊、孝昌等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探索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共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大力推广渠道防渗、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全省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50xxxx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3提高到0.48,节水率达到10以上。逐步实现全省农业用水零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300立方米降到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六是搞好水电开发与管理。按照省政府要求规范水能源开发审批,强化对水能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重点开发建设溇水江坪河、堵河潘口、汉江干流白河、孤山、新集、碾盘山、清江姚家坪等大中型水电站,发展水电装机4232.7兆瓦;加强电网配套建设和扩大联网,进一步完善、优化县级电网和区域电网结构;基本解决3xxxx人的以电代燃料问题,建设2xxxx小康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
七是抓好防洪保安、防汛抗旱工作。在完成长江汉江防洪保护圈建设的同时,重点完成汉江下游、荆南四河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和武汉等连江支堤建设;待三峡和丹江工程建成后,修订相关的防汛调度预案;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重点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27xxxx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使现有二、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