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管件管材业发展迅猛,一枝独秀,已成长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主体;体育器材、小枣深加工、托辊、扣件、不锈钢购销等传统特色行业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牧草加工、肉牛加工、奶牛养殖等产业也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对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到今天上半年,全县已成功组建了沧州集团、宏润集团和天泰集团三大集团,成立了管件行业协会,企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科技进步意识有所增强,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到日前,全县民营企业中经省认定的科技型企业已有17家,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0个,其中有3全产品填补了全国、全省空白。18家企业建立了厂办科研机构,15家企业通过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5家企业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协作关系。
在看到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民营经济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在我县基础差、底子薄的水平上取得的,是一种低水平的进步。我县民营企业中还普遍地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的问题;存在着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小农意识,缺乏干大事业、当大老板的雄心和气魄;全社会支持、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还不够浓,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还没有跳出计划经济的圈圈。
纵观全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了“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及“珠江模式”等发展民营经济的先进典型。就温州而言,该市20年的发展相当于亚洲四小龙的35年,西方国家的100年,全市实现了100万人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100万人向市外转移,吸纳了100甩名外来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落户温州。像温州这样的全国先进地区,我们与其相比,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企业规模、技术含量等各方面差距都十分悬殊,悬殊的没有可比性。那么,我们应该比什么、学什么?总结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其根本原因是他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解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