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人民群众的各方面利益。一要积极促进和引导群众扩大就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的信息引导、管理服务,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二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群众生活。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把符合低保标准的城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安排好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的生活;三要解决突出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解决好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企业用工中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高度重视卫生防疫工作,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对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狠抓责任制落实和各类专项整治,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事故的长效机制。
(三)明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
1、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削弱。党委既发挥对同级人大、政府等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又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切实做到总揽而不包揽、协调而不取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按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都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坚决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2、抓好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二要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素质和领导水平。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干部群众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坚强领导集体。要着眼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工作岗位上来。三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党建"三级联创",充分发挥镇、村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着力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按照省委提出的"50100"计划要求,着力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资源优化整合,努力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覆盖面。积极推进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主动为基层、为群众、为经济服务。加强社区党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发展、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主要作用。四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健全调查研究工作制度,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作为转变工作作风的有效途径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和困难群众制度,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五要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好人主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创新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1年半左右的时间,全党分三批(第一批县及县以上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