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般乡镇,原则上都要大力推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在保持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不变的前提下,采取“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等管理方式。这是趋势,我们要有思想准备。去年年底,针对乡村财务问题,财政局已发文做出明确规定,在全县要深入实施村财乡管制度,各乡镇要积极负责的开展好此项工作,为深化改革打好基础。
此外,要通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省政府在今年初下发通知中规定,市对县的激励性财政体制(四税收入超收全返)延长至2007年,在此基础上,财政等有关部门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这一体制。还要根据财政部确定的“三奖一补”政策,全面、真实、准确地核实财政供养人数、基本支出标准、可支配财力等相关基础数据,积极做好申报工作,力争获取补贴资格。
(三)加强财政监管
深化财政监督改革,化解财政风险。财政监督要跟着政策走,跟着改革走,跟着资金走。要实行全过程监督,将监督延伸到预算编制、收入解缴、资金拨付、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县政府已制定了《关于行政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建立资产台账,健全领导机制,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对行政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擅自进行处置,比如更换汽车,出售房产等大件物品,单位负责人不能擅打主意,自作主张。如确需处置的,要严格按规定程序,报县政府审批。这是纪律,也是一名领导干部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这里说明一点,再发现违反规定私自处置国有资产的,决不姑息迁就,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加强财务管理。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暂行规定》,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抓好落实。把本单位收支全部纳入财会机构统一管理,其中:各项收费罚款、上级部门拨入的专项经费、有关单位交纳的抵押金、保证金等必须按规定交入财政专户。内部职能科室不准经管财务。各单位要结合县里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会计监督。各级各部门负责同志和财会人员要珍视自己的岗位,认真遵守制度,不要辜负组织的信任,要用制度约束自己和他人,当好家理好财,做国有资产的捍卫者,这是高压线不能碰。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各部门、各乡镇要不断完善制度和措施,进一步把政务公开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办理行政事项,要以公开为原则,能够公开的都要向社会公开。要通过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政府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沟通更加通畅。推进政务公开,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学校、医院和供电、供水、供热、环保、城建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部门和单位,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向群众公开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和标准。特别要严格规范各类学校的收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要全面实行“一费制”,坚决制止重点学校与招生挂钩的乱收费。要严格管理药品价格和医疗检查收费,切实解决群众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
下决心控编减员。财政、人劳、编制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财政供给人员经费的核查工作,坚决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数量。前不久,中央、省、市相继召开关于严控编制的会议,特别是1月份,中央为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出台了对乡镇编制的清理文件,对严格编制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态度。全省3年内要压减20万在编人员,市里下达我县压减1300名财政供养人员,县里已经研究,正按计划推进,希望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提前做出安排。
今天,再次强调,对未经县政府研究同意,擅自进人、超编进人,以及采用不正当手段将差额单位人员调入全额单位的,坚决停止对所调人员的财政供给,并将所调人员退回原单位。特别是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大系统,在编的6500多人,包括退休在内达7500多人,占全县财政开支的67%,更应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据掌握的情况看,目前教育系统在编不在岗现象还尤为值得注意,有的人事关系在教育系统,开一份工资,而人却在另一个单位又开一份,尽管有的把工资拿出全部或部分交关系所在学校或中心,但毕竟占了全县的财政供养人员编制,学校或中心暗箱操作,小范围得利,属于变相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对此,教育系统必须在加强监控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清理整治力度,教育引导基层单位杜绝此类现象。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进一步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管理,切实加强对人员变动情况的监控,堵塞支出漏洞。
认真对待债权债务。上面已讲到,目前我县各级负债非常沉重。去年,县里就给有关部门打招呼,没有经过县政府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新增债务。但是,个别单位还没有提起重视,还在试图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或其他形式的借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