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采取征地植绿、拆房建绿、租地栽绿、拓荒种绿等多种形式,高标准实施景观林地工程、道路(河道)景观工程、公共绿地工程、庭院绿地工程。要加快园林绿化工程实施步伐。各镇都要因地制宜,合理划定绿化空间,建设公园绿地、环城绿化带、社会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和风景林地,围绕城镇干线和水系等建设绿色走廊(如沙洋要抓好一江一河一湖、后港要抓好长湖等),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为广大城镇居民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自然生态与优美环境。
(四)“以人为本”,加强城镇管理,塑造良好形象
城镇管理是城镇建设的延续和发展,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几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城市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但是我们城市管理还是停留在低水平上,管理措施不够得力,人员素质不够高,执法水平有待提高。城市管理必须要抓住“三个关键”。一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市民素质教育。市民是城市的要素,也是城市建设的主体,还是城市形象的代表。市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形象的好坏。因此,要加大对市民宣传教育力度,要着力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和自律意识,使城镇管理成为全体市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以创建文明城镇活动为载体,引导和组织广大市民参与城镇管理,整治脏乱差现象,纠正违法违章行为,形成“人民城镇人民管”的良好局面。在市民中认真开展“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以此达到以高度文明的市民形象来塑造高度文明的城市形象的目的。二是持之以恒地抓好常规管理。在落实好“门前三包”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城建、公安、工商、卫生等城市专业管理队伍的职能和职责。街面要做到(经营)活而(秩序)不乱、管而不死,城市客运出租车和三轮车数量必须严格控制,对城市客运经营权进行竞价拍卖出让。同时对扰乱交通秩序、污染城市环境、影响城市形象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管理,严肃处罚。条件成熟以后,我们将考虑成立城市综合执法机构,赋予城管队伍综合执法的权力。三是持之以恒地抓好执法队伍建设。要加强城市管理人员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定期进行城市管理人员业务和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建立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城市管理目标考核管理制度,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做到依法监管。城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把人性化管理融入到严肃的执法行为中去,既要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温情,又要体现法规的严肃性。
(五)着力经营城市,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城镇快速发展
近几年,建设局在企业改革中迈出了一定步伐,但在经营城市方面还显得办法不多,力度不够。要彻底打破政府拿钱,部门办事,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思维定势;要真正建立起多元化的经营城市模式。一是建立多元化的城镇投融资体制。坚持管理与经营城市并举的理念,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城市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源,采取招标、入股、拍卖、特许经营、转让资产权益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形成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良性循环。二是加快城市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步伐。放开市政公用行业市场,抓好三个方面的改革:即园林、环卫等方面的管养、维护走向市场;自来水公司改制要引入市场机制,在做好职工身份转变的基础上,借助外来资本提升营运效益;垃圾、污水处理引入市场机制。此外,规划设计院、市政工程公司等经营性单位要全面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三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按既有利于保护耕地、节约土地,又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原则,妥善解决城镇用地的供需矛盾,在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同时,适度扩大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政府要在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基础上,放开搞活二级市场,逐步健全土地市场机制,提高土地使用权出让中招标和拍卖的比例,完善城镇基准地价评估和定期发布制度。强化耕地保护,提高耕地占用成本,引导城镇建设利用非耕地资源和挖掘现有用地潜力。四是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认真落实省市有关规定,进一步放宽城镇常住户口的入户条件,取消进城人口计划指标,鼓励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相对稳定职业或合法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员进城镇落户。同时要制定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配套政策,实行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
在此基础上,要抓好建设系统的事业单位改革。建设系统事业单位改革是全县事业单位改革的试点,一定要抓紧进行。在认真清理核定编制和实有人数的基础上,实行编制总数控制、经费总额包干的管理办法。在不突破现有编制总数的基础上,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合理调配系统内部各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数。要下决心、下狠心精简机构和人员,坚决做到该由财政承担的公共事业由财政承担,不该由财政承担的经营性事业全部推向市场。
(六)抓好“楚天杯”创建,以点带面,促进城镇建设上新台阶
省政府已决定继续深入开展争创“楚天杯”活动。全县要以此为契机,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