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加强资金管理,农村公路建设得到有力保障。省政府针对苏北地区的实际,为减轻地方资金配套压力,将苏北及革命老区的通村公路补助标准由每公里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我市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是省级补助,地方予以配套。为了保证资金的规范运作,各级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部门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除了实行专户储存外,还建立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资金拨付制度,把项目计划和工程实际进度及质量管理作为资金拨付的依据。在加强补助资金管理的同时,还运用审计手段对农村公路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督查,一旦发现有违规现象,立即进行处理。由于从多角度采取措施,自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尚未发现在资金上出现违规违纪现象,保证了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和合理使用。
三是加强工程管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点多线长面广,去年全市共有233个项目分布于各个县、乡、村。为规范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把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优质工程”,各级管理部门始终严格按照《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并结合自身实际,从强化施工一线管理入手,抓好工程质量管理想方设法完善监督机制。赣榆、灌南两县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建立了工程经费和质量挂沟的管理办法,加强对施工单位在质量管理上的约束。海州区、新浦区在施工管理中通过监理招标使用正规的监理队伍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较好地保证了工程质量。规范运作,择优施工队伍。虽然去年全市开工建设项目比较多,工程量大,但不管工程项目大小,不管投资多少,基本都做到了公开招标,所选择的施工队伍较前年农村公路建设初期有了很大变化,工程建设水平比较高,工程造价更趋合理。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标准。我市地域跨度较大,有山地丘陵,也有平原软土地带,同时各地的筑路资源也不尽相同,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投资,减轻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负担,各地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措施,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质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