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办公室工作就是服务,做好服务工作必须要有细致、扎实的作风。做办公室工作要常怀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时刻把工作想细、做细。任何一项工作都包含无数的细节,在完成的过程中也可以分解出大大小小的细节来,办公室工作是由点点滴滴、琐琐碎碎的细节串成的,比如开一次会议,就可以分出几百个细节来。因此,要把办公室工作做好,在战略上要举重若轻,在战术上则要举轻若重。
四是要正确对待批评。办公室工作是繁忙、辛苦、清贫的。工作做得好,领导和别人不一定会注意到,也不一定会得到表扬和肯定,但稍有疏忽、不慎或失误,则可能会很快招致上上下下的批评与指责。那么,办公室人员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的批评和指责呢?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领导对下属的批评,采取的方式可能不同,但都是对下属工作的不满意,都是出于对改进工作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要求,出于对下属的关心帮助,并不是对一个工作人员怀有成见,更不可能是故意或者恶意。如果能这样去看待批评,那么批评的压力就会转化为进步的动力。其次,办公室人员从外行到内行,从协助参与者到独当一面的组织者,始终离不开领导的教育、培养。每一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精明强干。一般来说,领导越是对自己器重的下属,要求越严格,批评也就越多,态度也越严厉。领导用高标准、严要求对待工作人员,正是领导急切要求工作人员尽快进步、成长、成熟的体现。最后,对待各种方式的批评,都应该做到认真倾听,仔细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防患于未然。不管来自哪一级领导的批评、来自哪一方面的批评,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必要的思想准备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既不能心惊胆战、唯唯诺诺地盲目附和,更不能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一律顶撞反驳,更不能当耳边风持无所谓态度,不思改正,不思进取,而应在认真倾听、虚心接受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地分析研究,努力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使自己不断成长、成熟。
当然,作为领导者,过多的指责和批评也不可取。传统教育观认为:棍棒底下出秀才、严师出高徒。而现代教育理念则倡导以人为本: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好干部也是激励出来的。我认为二者应该兼容、共用。激励出人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一味地表扬,不总结、不反,是不行的。象人的身体一样,得病本身不好,但每病一次都可以促进自身体内抗体的生成。得病不吃药,自身又抵抗不了,迟早一命呜呼;棍棒出秀才,却不是多多益善,重罚之下,必生叛逆,说“打是心疼骂是爱”,打废了骂伤了,哪来的爱。所以,把握度是最重要的。
(四)要有一定的礼仪修养
我国是文明礼仪之邦。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本质是“诚”,内容包括了礼貌、礼节等礼式,而“仪”则包括了仪表、仪容、仪态等。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办公室人员身处本单位、本部门的“窗口”,更要具备一定的礼仪修养。一是要注重个人礼仪,主要包括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仪表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行为与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打扫个人卫生”;与人谈话时保持一定距离;服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言谈礼貌、诚恳、亲切等等。在我地“万名妇女讲礼仪”动员会上,我讲过要学会给心灵和思想“化妆”。用200元甚至xx元的一套化妆品,化妆一次仅让你美丽一天;而买一本20元的礼仪读本,悟透了能使你一生美丽。打扮穿着,有身材穿身材,没有身材穿气质。气质是一个人文化、思想、修养的外露,不是装出来、穿出来的。没有内在的思想、文化,即使高冠玉带锦衣,也只是会走路的模特儿,一旦开口讲话,粗言俚语、俗不可耐;有了思想、文化,即便布衣素裹,也高雅飘逸、落落大方,让人悦目赏心。二是要讲究办公室日常礼仪。在接听电话时你所代表的是单位而不是个人,所以不仅要言语文明、音调适中,更要让对方能感受到你的微笑。同时,也不要忘记每一个重要的电话都要做详细的记录,包括来电时间、来电单位、联系人、通话内容等。当客人来访时,你应该主动从座位上站起来,引领客人进入会客厅或者公共接待地,并为其送上茶水或饮料,如果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交谈,应该注意声音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周围同事。介绍人时行为要大方得体,并注意先将级别低的介绍给级别高的,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将未婚的介绍给已婚的,将男性介绍给女性。握手时要坚定有力,这才能体现你的信心和热情,但不宜太用力且时间不应过长,几秒钟即可。如果你的手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