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发挥创建工作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发展。二是要继续推进“大学生科技创业工程”。要进一步创新思想和工作方法,与高校创新教育相结合,与落实创业政策相结合,与建设创业型城市相结合,切实加强与各高校的联系,充分发挥共青团、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的作用,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三是要加强创业服务工作。要修订完善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创业服务模式,推广一批新典型,推动创业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要认真抓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就业困难群体的安置工作。当前,下岗职工、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是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要根据他们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统筹安排。一是要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我们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不断完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要鼓励学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外工企业、中小企业就业。要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为高校毕业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各街道、乡镇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工作,要以省、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有序流动就业。今天,乡镇主要领导都来参加会议了。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关键是更新观念、出路是结构调整、重点是强化服务、突破是劳务经济。劳务经济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1/9”理论。1/3农民进入大城市,进入沿海开放城市,进入国家重点项目,变成工人、市民及城市生产经营者,离地离乡;通过实施小城镇战略,使1/3农民进入城镇,进入群力、新榆园区、飞机场就业,离地不离乡;这样,就有1/3农村人留在农村。留在农村的农民再实现1除以3的转变,即1/3从事加工业,1/3从事多种经营,1/3农民从事粮食生产。这三道除法做成之后,真正种田的农民只是农村城乡劳动力人口的1/9。如果达到1/9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农村真正小康社会已经建成。那么8/9的农民都需要转移,为此,区人保局、各乡镇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培训。对农民就业观念、法律法规和技能培训,提高就业。二是抓好就业服务。区人保局、各乡镇要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加强与市区各大职业介绍机构的联系,尤其是要加强与驻外办办事处的联系,从而使更多农民工转移出来。三是抓好维权工作。要帮助转移出来的农民工签订劳务用工合同,帮助农民工讨要工资,要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一方面要通过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困难人员就业,增强就业稳定性。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就业的蓄水池作用,畅通进出通道,形成机制。同时,还要统筹做好退役军人、妇女、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
四要认真抓好就业平台建设,推进就业工作专业化、信息化。各街道、乡镇,尤其是各乡镇要加强劳动就业平台建设。前年全市农村就业服务工作保障平台现场会在新农镇召开,市人社局对我区农村就业平台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省、市政府将拨付专项资金,我区也将投入配套资金,全面加强和改善农村就业平台建设。同时,要认真提升和完善现有的服务功能,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加强领导,确保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就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街道、乡镇及有关部门要把就业工作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领导,为完成今年就业目标提供保证。
一是要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各街道、乡镇及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党和人民利益至上的高度,及时研究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道,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切实把党的就业政策落实到老百姓身上,切实做到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障到位。
二是要确保机制运行到位。各街道、乡镇及有关部门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要不断加强人保部门自身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进一步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人保部门组织牵头,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与参与的就业工作领导体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