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切实加强新形势下村支书的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广大村支书只有努力加强学习,切实搞好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才能很好地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
(一)素质要高,不能俗。村支书的素质,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当好村支书应具备的条件和水平。农村基层各种各样的任务,各种各样的工作,都需要你们去安排、去协调、去处理。这就要求村支书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本领,而要做到这点,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一是要学习政策。村支书的政策水平如何、领悟政策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要认真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学习县委、县政府的决议和决定,熟悉各项农村政策的具体内容。同时要多学习外地发展村级经济的成功模式、解决群众纠纷方面的成功经验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二是要学习法制。村支书必须知法、懂法、用法。要把各项工作放在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之内,不然的话,不但有些工作根本无法开展,而且有时还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群众告上法庭。如果知法、懂法,法律、法规就可以成为开展工作的强大后盾和有力武器,可以帮助解决一些用常规办法解决不了的纠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村这一级也出现了许多经济合同,同时也伴随着一些经济纠纷,我们的村支书必须好好地补上法律知识这一课,学会用法律来保护村民和村集体的合法利益。三是要学习科技。村支书担负着全村发展大任,没有一定的科技素质,要想搞好工作是很难的。因此,要强化科技观念,学习科学技术,尤其要熟悉和掌握必要的农村实用技术。现在科学发达了,要走科技兴农的路子,农业如果还是按老一套搞,提高农民收入就是一句空话。要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种地,科学培植养殖,村支书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就没有说话权,就只能靠边站。
(二)自身要富,不能穷。今年10月19日,xx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因此,作为“一村之主”,村支书要把“村”作为“家”来看待、来“经营”,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既要坚持在“谋”字上下工夫,善谋符合村情的好路子,深谋切合实际的新产业,常谋促进发展的大项目,持之以恒地在“带民富、帮民富、促民富”中举好旗、领好路。一要带民富。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村支书要发挥自己信息灵通、社会关系广的优势,带头创业,带头致富。村支书只有搞好了家庭经济,自己有钱了,腰板才更硬,在村里说话也更响亮。在这个方面,我看很多村干部做得都很不错,我就不一一举例。实践证明,哪个村支书的家庭经济搞得好,这个村的经济发展就好,村支书在村里也就有威信和说服力,群众才会打心底服你、跟你,也才会看你、学你。无论是推广一项新技术、还是实施一个新项目,都要带头搞,率先干,做给群众看,促动群众干。二要帮民富。俗话说得好,“自己不会富,当不好干部;只顾自己富,群众不拥护”。在座的村支书,从出任“村官”的那一天起,肩上就多了一副带民富的重担,不仅要带头富,更要以先富带后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村支书要切实增强发展意识,树立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责任感,思想再解放一些,思路再开阔一些,胆子再大一些,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找准经济发展的路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把经济搞上去。只有把全村的人都调动起来了,在发展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才能保证整个村充满活力。三要促民富。一户富不算富,全村富了才叫富。村支书既要带好“精锐部队”,又要关注“残弱部队”。对于缺劳少力、没有文化的特别户,要格外关心、帮助,因户施策,指明门路,促其致富,绝对不能让这些户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我们要通过“双带”建设,把“双带”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地捆在一起,在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之间建立起帮带致富、共同发展的新型干群关系,加强干部与群众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从而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三)作风要实,不能虚。在新形势下,村支书要做到作风扎实,必须抓住四个环节:一要搞好调查研究。尽管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经常和群众打交道,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能力比较强,但绝不能忽视经常加强对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要注意破除“不调查也了解得八九不离十”的思想,切忌主观性和片面性,不能偏听偏信。同时,要对调查了解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弄清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所在,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潜力,寻找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提出正确的对策,并逐步加以完善和发展。二要充分发扬民主。村支书必须在领导班子内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搞群英会,不搞一言堂,在决议形成过程中,做到畅所欲言;关起门来搞争论,出门办事求同心,在决议通过后,应注意强调集中和服从,达到行动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