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第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主线,着力提高林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如期完成“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必须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要坚持把实现“双增”目标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这两个约束性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加大考核力度,确保森林面积和蓄积同步增长。二要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宗旨。在林业改革发展中,要始终把富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步。三是要把加强森林经营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森林质量不高,低质低效林和中幼林、纯林所占的比例较大,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4立方米/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这既是林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又是林业发展最大的潜力。我们必须把森林经营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科学经营森林,精心抚育森林,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我省森林资源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
四、努力创新管理体系服务机制,为实现林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林业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林业工作的领导,着力构建“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工作格局,形成促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整体合力。
第一,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生态的改善事关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计划、财政、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司法、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的通力合作和参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把加快林业发展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该出的政策要早出台,该定的办法要早制定,该给的经费要早下拨。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及时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找准位置,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形成加快林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入基层、摸清林情、了解民意,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第二,要创新林业投入机制。要建立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积极争取中央继续加大对贵州林业的投入力度。省财政对林业投入增长幅度要确保不低于gdp的增长幅度,省以下对林业投入要保持稳步增长,建立稳定的林业投入渠道。完善林业金融扶持和省级财政贴息政策,争取中央财政林业贴息贷款;争取纳入中央财政森林保险的补贴范围,建立地方财政森林保险政策性补贴机制;建立面向林农的小额贷款和林业中小企业贷款扶持机制,适度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在投融资、林业税费、林地使用、森林采伐等方面制定有利于社会资金进入林业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参与林业建设。
第三,健全地方政绩考核体系。按照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细化考核指标,切实把森林覆盖率、林农增收、林业资源保护、维护林区和谐稳定等内容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引导各级领导干部集中心思谋林业、凝聚力量抓林业。对林业建设主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定期检查,定期考核。要改革考核方式,对地方的考核,不但要考核“经济gdp”,还要考核“绿色gdp”;对林业建设的考核,不光要考核林业部门,还要考核林业生态建设相关部门。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在林业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要建立重大毁林案件、违规使用资金案件和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实行问责制,对违反规定的严格追究责任。
第四,要依托“创先争优”等活动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为契机,按照“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要求,围绕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在转变作风上有新进步,在提高工作效率上有新进展,在服务基层上有新举措,在推动跨越上有新突破,努力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全面提升林业行政机关的管理服务能力,推行行政问责、绩效管理、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制度,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做到依法管理、简政放权、热情服务、提高效率,建设一支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的林业干部队伍,特别要加强基层林业干部队伍建设,为“十二五”全省林业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