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要正确处理好旅游富民与XX县的关系。旅游产业是一项形成综合效益周期较长的产业,一般发展规律就是先富民后XX县。当前,我县民族文化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富民与XX县的关系。一是要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发展旅游,在农家乐发展、民族工艺品加工销售、种养殖业发展、就业创业等方面要做好扶持服务,并积极研究税收优惠、项目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帮助群众围绕旅游发展产业,做大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要敢于让群众先富起来。二是要按照“一业带三产”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围绕旅游需求着力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延长旅游产业链,形成综合效益,真正实现“旅游强县”目标。
第五,要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的关系。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千户苗寨成功举办后,我县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旅游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迅猛,受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旅游加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凸显。受经济利益驱动,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违法经营现象比较普遍,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公共资源保护、旅游市场规范管理等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文化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西江镇、丹江镇和旅游部门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景区景点和旅游行业的规范管理,确保文化旅游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第六,要正确处理好硬件设施建设与软件管理的关系。在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按照旅游目的地建设“十二要素”(吸引要素: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发展要素:文化、资讯、环境、科教、制度、综合)的要求,既要注重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又要注重旅游品牌打造、文化氛围营造、管理和服务等软实力的提升,硬件设施建设与软件管理要齐头并进。一是狠抓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加快启动和推进“一城三区一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旅游“吃、住、行、娱、购、游”吸引要素。二是狠抓旅游宣传促销,着力打造旅游品牌。要加强宣传品制作,对雷山旅游品牌主题、形象定位进一步提炼,完成雷山形象片、风光片拍摄制作;要创新促销机制,针对旅行社、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进行激励营销;要加强与媒体合作,继续借助央视、腾讯等高端媒体和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借力造势,宣传雷山。三是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旅游氛围,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村寨社区和个人开展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和传承活动,积极开展唱苗歌、穿苗衣、跳苗舞等活动,倡导把民族歌舞文化与餐饮文化相结合,在县内宾馆酒店和农家乐全面推行穿苗衣、唱苗歌、跳苗舞活动。文化部门要经常组织民族文化活动,县电视台要制作和播出更多的民族文化节目,展示苗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四是大力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餐饮服务、休闲娱乐、导游服务、旅游商品市场及景区景点的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行农家乐星级管理模式。加快启动县城、西江四星级以上酒店和西江千户苗寨购物中心建设;加强对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的提升改造,加快发展科技信息、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要现特显优,强化落实,全力以赴推进文化旅游业实现新发展
今年以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省、州XX县委、县政府对文化旅游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的要求,新的任务,新的期望,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刻学习领会精神,现特显优,强化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一是要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雷山发展的优势在旅游、希望在旅游、潜力也在旅游,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特别是文化旅游和景区、园区经营管理部门一把手要提高认识,围绕国发2号文件的贯彻实施,充分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科学谋划项目、编制项目,加强与上级部门衔接汇报,争取更多文化旅游项目列入国家、省、州计划盘子,为文化旅游业加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