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幼稚以为我的离开就是真正“梦想”的开始,哪里知道离开的那几天,我度过了生命中最痛苦的一段日子。不过我真的很感谢这段痛苦,因为它让我了解到梦想的真正内涵。离开了剧团,我站在了省院的舞台上,可是我再也听不见罗田老乡的欢笑和田间地头的鼓掌。离开了罗田这方热土,我奔梦想而来,却突然感觉梦想却离我越来越远。
我深深的记得筹备第八届艺术节,从山上排练到罗田排练场,剧团里领导带头日忙夜忙;寒冬正月,文艺汇演,别人过年,我们坚守在舞台上;送戏下乡,剧团十年如一日,老乡们才有丰富的精神食粮;我还记得我们的吴团长孩子病了,她哭着在电话里说:“孩子,你要勇敢,妈妈很忙!”我还记刘团长妻子病了,他只能医院单位两头跑,哪边都不能丢,哪边也不敢忘;我们的老书记雷书记的爱人瘫痪无人照顾,他都70岁了,带着轮椅上的妻子下乡。还有叶老师,他父亲病危,他依然坚持到下乡演出的最后的场。回想这些前辈们,他们不是不懂得享乐,也不是无情的丈夫,更不是狠心的爹娘,他们都是在坚守文化工作者的梦想。相比之下,而我的梦想却如此的卑微,可怜。
青春,最怕的不是没有奋斗,而是迷茫中不知道奋斗的方向。以前,我以为梦想就是那舞台上的绚丽,却不知道真正文艺工作者的梦想。终于,在他们的身上,我明白梦想的最终含义,我也不再迷茫。我明白自己是党的政策的忠实宣传者,是党与人民之间的文化桥梁;我要把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连在一起,宣传党的事业,使其像火一样温暖人民的胸膛。我要把最好的艺术写给群众,为罗田的文化春天贡献力量。于是,我又回到了剧团。与其说,是回归剧团,更不如说是我人生的一次涅槃。因为我知道了自己该前进的方向。
回到剧团就像回到了温暖的大家庭,我再度感受到剧团人的热情。我给自己制定计划,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到剧团练功,跑圆场,勤做手眼身法步,苦练唱做唸打功。我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即使再苦再累,我都不放弃。业务上不懂的地方,一有机会就向剧团老师前辈们请教。有了正确的梦想,我的人生也变得充实和快乐。在这里,我们把先进文化,送往偏远的村头,乡间小道;在舞台上,我看到了群众如山如海,听那掌声涌如波涛;送戏下乡,哪怕曲终人散,观众们仍紧紧的握着我们的手,久久不放;农民兄弟对我们竖起大拇指说:“党的惠农政策,真好!”比那些绚丽的灯光和舞台,这一切更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而更让我激动的是,我们《余三胜》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我们的剧团唱响江城,还获得全省艺术节金奖。那晚在谢幕的灯光下,看着久久不愿散场的观众,我哭了,我哭的很开心。我看见我们的剧团站在了全省前茅,我自己也正在一步步的实现我的梦想,我和我的前辈们一同行走在罗田文化春天的路上。
回想这一路走来,从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到艺校,再到剧团的舞台上。这一路,我都在成长。回想小时候,和爸妈看剧团唱戏的情景,当时我梦想不就是要把文化送到山乡吗?这不就是我穿上戏服的初衷吗?莫忘初衷,方有始终。我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成长在凤山义水旁,我工作在文化阵地上,我的梦想是文化春天,文化繁荣就是我的信仰。